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范棣:為什么窮人比富人更努力存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12 08:18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過去幾十年里,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基本是建立在國民的高儲蓄率上,沒有超過50%的國民高儲蓄率,我國的國民經濟不可能實現連年高速增長。

總體上看,歐美國家的儲蓄率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儲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國儲蓄率更是高達51%,而全球平均儲蓄率僅為19.7%。2009年我國居民儲蓄余額已經突破了18萬億元,儲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儲蓄超過1萬元 。


這就帶來了一個矛盾的現象:一方面人民幣對內連年貶值,另一方面中國的國民儲蓄率連年走高,高居世界第一 。既然銀行存款不保值,為什么大家還把錢存到銀行?

按照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利率和國民儲蓄率成正比,利率越高,儲蓄率越高,利率越低,儲蓄率越低。但在中國經濟體中,這個普遍的規律似乎並不起作用,利率高低水平對中國的居民儲蓄率並不產生明顯的影響。對西方主流經濟學家來說,他們很難解釋,在負利率的條件下,為什么中國還會有那么高的居民儲蓄率。難道中國的儲蓄者都把儲蓄當成是一種愛國行為?因此,不少經濟學者將中國的高儲蓄率當成經濟學的一個謎。

中國的高儲蓄之謎,說是“謎”,其實也沒有那么神秘。越窮越往銀行存款,這是為什么?

在學術理論界的多種觀點中,比較貼近實際情況的一種解釋是,中國的高儲蓄率主要由於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增加引起,這一解釋主要基於所謂的預防性儲蓄理論。

預防性儲蓄理論

預防性儲蓄理論是西方經濟學在上世紀80年代后,在生命周期假說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實證學說 。西方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們工作期間的儲蓄是為了在退休后給自己提供經濟保障,因此,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可能會影響人們的儲蓄和消費行為。

所謂預防性儲蓄是指,由於未來收入和生活的不確定性,家庭需要增加儲蓄來預防未來可能的開支。這一點對中國的中低收入階層來說,完全符合實際情況。由於中國社會在養老、醫療、教育、失業救助等方面,還沒有建立完備的社會福利體系,中低收入階層不得不用增加儲蓄的辦法來預防未來的意外開支。另外,由於我國金融發展水平滯后,消費信貸剛剛起步,中低收入階層需要通過加大儲蓄來實現買車和買房等需求。

很多學者的實證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完善與否,對人們的預防性儲蓄起關鍵的作用。

國際研究:社會福利越好,個人儲蓄越少

美國肯薩斯大學經濟學系的教授古魯波和耶魯委茲(gruber,yelowitz,1999)在研究社會公共福利和私人儲蓄的關係時發現,美國在1984年~1993年間,因為美國聯邦政府在對中低收入階層醫療補助開支方面的增加,使得美國低收入人群的儲蓄率下降了17.7%,同時消費增加了5.2% 。這說明美國社會福利支出的增加影響著中低收入家庭的儲蓄傾向。

美國學者恩根和古魯波(engen,gruber,1995)在研究分析失業保險與預防性儲蓄關係時發現,美國失業保險每增加10%,美國家庭的金融資產會相應減少1.4%—5.6% 。也就是說,當人們對失業造成收入下降的擔心降低時,大家會增加消費和減少存款。

美國福利經濟學者戴蒙和豪斯曼(diamond,hausman,1984)在此方面的研究更進了一步。他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實證統計分析研究發現,社會福利保障每投入一美元,美國個人儲蓄相應就減少45美分 。這個實證研究間接解釋了為什么西方人的個人儲蓄率低,工薪階層為什么差不多都是月光族。

在亞洲方面,台灣學者周金灘(chou & huang,200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中國台灣省的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使島內居民的預防性儲蓄下降了8.6%-13.7% 。同時,世界銀行的wagstaff和荷蘭vu大學的pradhan(2005)發現,越南的醫療保險將使家庭消費顯著增加,其中非食品類的消費最為顯著。這從反面證明了社會福利對個人儲蓄傾向的影響是直接的。

中國國內學者的研究

在中國方面,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數據,擁有社會保障的家庭在所有消費中都普遍高於沒有社會保障的家庭。其中,養老保障的影響更為明顯。有養老保障家庭的年均消費達到了5.8萬元,而沒有養老保險的家庭年均消費僅為3.3萬元。在分項消費中,教育消費的差距比總消費更大,有養老保障家庭的教育消費為0.8萬元,而沒有養老保障家庭的教育消費僅為0.4萬元 。

於泳(2009)在對我國1980年-2005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時,發現我國社會保障開支每增加1%,人均居民消費就增加1199元,說明我國的社會保障對我國居民消費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北京大學劉國恩教授的研究小組,在分析2007年和2008年中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入戶的調查數據基礎上發現,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家庭總消費比沒有參加的家庭增加約10.2%。換句話說,以農村居民、城鎮就業居民、城鎮未就業居民的人口比例進行折算,政府在基本醫療保險上每投入1元,將至少帶動3元的消費增量。因此,劉國恩研究小組的看法是,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既是擴大內需之道,也是經濟增長之途 。

作者:范棣博士,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智庫理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亞聯資本創始合伙人、銀票網董事長。本文摘自范棣博士的新書《少數派的財富報告》,本文也發表於范棣博士的微信公眾號“財經這點破事”。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