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行被爆賣「假理財」產品 金額高達30億人民幣 坑殺上百投資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4-21 12:20
在陸港兩地上市的民生銀行 (1988-HK)(600016-CN) 驚爆出售「根本不存在」的理財商品,坑殺上百投資人,涉及金額高達 30 億元 (人民幣,下同)。這起事件關鍵人物是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行長張穎,目前已遭公安羈押。
最早踢爆這個消息的是《21 世紀經濟報導》,該報 18 日的報導指出,民生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行長張穎,疑似偽造理財產品,推銷給私人銀行的富豪客戶。這些投資人名下資產多半超過人幣 1000 萬元,與航天橋支行來往 10 年以上。張穎推薦時宣稱,產品保本保息,年化報酬高達 8.4%。
客戶無意間發現該行並未發行過這款理財產品,因此向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總行高層投訴、尋求解決方案,並獲答覆確認該理財產品為偽造,民生銀行已報案,表示此事件為張穎個人行為。
據報導,投資人大多數是老年人,還有很多投資者是這家分行的一個俱樂部成員,入會投資額需約 100 萬人民幣。據說已有 120 多位投資者已經簽名登記,要求民生銀行按期兌付理財產品,並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民生銀行的問題最初曝出時一直被認為是「飛單」問題。就「飛單」來說,公開資料顯示,國內多起銀行「飛單」涉案金額從數百萬元到上億元,極少超過 10 億元。
銀行「飛單」即銀行員工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偷樑換柱,銷售不屬於銀行的理財產品以賺高額佣金。客戶一旦遇上「飛單」,資金便失去了銀行的風險控制保護,可能蒙受極大損失,追索無門。
一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內部人士表示,一個支行能做到 30 億的「飛單」的確可疑,不過,不排除有專門的通道募集資金交給航天橋支行來經辦。如果是這樣的話,航天橋支行行長和其他人員就只是經辦人和通道。
而據《星島日報》引述財新報導稱,民生北分航天橋支行行長張穎是為了填平票據窟窿,給該企業客戶違規發放了貸款,用以兌付到期的票據。亦即該支行管理層違規銷售理財產品用以表外放貸,掩蓋約 30 億元的票據造假窟窿。
目前 30 億「假理財」資金到底流向何方,已是謎團。
據 SINA 金融理財報導,《21 世紀經濟報導》對理財產品轉讓人身份展開調查後發現,多位「轉讓人」疑似親屬關係,其中甚至有 3 位「轉讓人」身份信息地址顯示一致,若無意外,應是一家 3 口。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帳戶很可能是張穎等人控制的,否則如此龐大的資金量,這些人可以完全拿着身份證去銀行掛失,再重置密碼把錢取出來。
除了該分行行長張穎之外,該分行 2 名理財經理李 X 慧和王 X 雨也被公安帶走,他們被帶走時正帶領一個約 25 人的私人銀行客戶旅行團赴紐西蘭旅遊返回北京。
香港《明報》引述標準普爾金融機構評級資深董事廖強稱,近年「飛單」事件陸續爆出,金額也愈來愈龐大,總體數不勝數,恐怕是壓不了。
他認為,2009 年政府啟動 4 兆救市,放鬆信貸標準,是對合規和信用文化的衝擊,導致其倒退。當時「大幹快上」的作風種下了惡果,「類似事件的信用風險還是其次,員工製造騙局,銷售非銀行的理財產品,嚴重衝擊合規文化,才是最大問題」。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稱,中國投資者在理財產品方面已經投入了 4.4 兆美元,相當於中國年度經濟產出的近 40%。這種產品往往是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出售給普通的中國投資者,並承諾高回報率,但並不把它計入資產負債表,因此形成了所謂「影子銀行」的一部分。它吸納的大部分資金已經流入煤炭、鋼鐵和房地產行業——這些行業在中國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
報導指出,中國投資者經常會表現出從眾心態,分析師擔心一旦壞消息傳播出去,投資者就會紛紛賣出產品,造成流動性危機。
事件被披露後,民行股價一路下殺,昨 (20) 日收 7.81 港元。截至今 (21) 日上午 11:29,A 股報 7.86 元人民幣,上漲 0.26%。
- 投資孩子「這件事」 讓未來更具有競爭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