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後備軍”擴容逾400家 新三板企業準備去A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3-22 09:00
不少新三板企業對於 IPO 一直 “情有獨鍾”。2017 年以來,宣布進入上市輔導期的新三板公司越來越多。
3 月 20 日,又有三家掛牌公司——靈思云途(838290)、海諾爾(833896)、華高世紀(430039)宣布進入上市輔導階段。這三家企業均處於基礎層,採用協議轉讓方式。值得一提的是,2016 年年底,靈思云途已完成了註冊地址變更,從北京市朝陽區遷往了西藏拉薩市。
據 Choice 數據統計,截至 3 月 20 日,新三板目前已有超 400 家企業正在進行或已完成上市輔導,將近 90 家企業已經向證監會提交了申請材料、正在排隊 IPO。如此龐大規模的企業 “出走” 新三板,既有新三板流動性受限,交投不活躍、企業價值被低估等內因,也與最近新股發行提速的大背景有關。那麼,目前這些企業的現狀如何,未來過會的機率有多大,成功登陸 A 股後它們命運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相關數據,為擬 IPO 企業探尋前路。
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奔赴 IPO,提前佈局至關重要。關注公眾號 “NBD 財訪” 進入微信平台,獲取最優質新三板公司董事長的深度訪談,在此前專訪的企業中,金宏氣體等公司的 IPO 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確成矽化等 6 家公司已進行 IPO 輔導。
●超 400 家企業計劃 IPO
據 choice 數據顯示,目前新三板已有 87 家企業進行了 IPO 首發申報,佔目前排隊 IPO 企業總數的 13%。另有 403 家企業已經完成或是正在進行上市輔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一下這 87 家 IPO 排隊的新三板企業,發現:註冊地址位於貧困縣的有 6 家;協議轉讓的有 67 家、做市轉讓 18 家;創新層有 40 家、基礎層有 45 家,其中光莆電子、萬隆股份兩家企業早前剛剛摘牌。在 87 家 IPO 排隊的掛牌公司和 403 家接受上市輔導的掛牌公司中,2015 年淨利潤超過 1000 萬元的分別有 84 家、385 家,超 2000 萬元的有 80 家、318 家;2016 上半年淨利潤超過 500 萬元的有 81 家、351 家,超 1000 萬元的有 75 家、289 家。上述業績亮眼的企業家數佔各自總數之比最少的也在 7 成以上,更甚者能占到 9.5 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87 家進行 IPO 首發申報的企業中,已有 32 家企業獲得反饋,另有 52 家企業已受理。除此之外,有 2 家企業中止審查。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證監會受理之後獲得反饋仍在初步階段,反饋可能有一次、二次乃至多次,距離正式過會尚有一定時日。
截至 2017 年 3 月 21 日,在 403 家接受上市輔導的掛牌公司中,註冊地址位於貧困縣的有 22 家;協議轉讓方式的有 295 家、做市轉讓 106 家;創新層的有 190 家、基礎層有 211 家,傑普特、博信通信兩家企業於 3 月 21 日剛摘牌。特別值得一提的,在這 403 家接受上市輔導的掛牌公司中,已有 17 公司宣布終止輔導。
●業內:真實過會率不會太高
掛牌企業前仆後繼地加入到輔導大軍,過會企業的情況又會如何呢?
據證監會數據顯示,2016 年全年 IPO 審核通過率高達 90% 以上,全年完成首發上市的企業數量達到 227 家。今年前兩個月,IPO 審核通過率分別為 81.82%、82.35%。進入到 3 月份,IPO 審核通過率大幅上升:34 家企業上會,33 家獲得通過,通過率高達 97.05%。截至 2017 年 3 月 21 日,今年已經完成首發上市的企業數量為 118 家,超過 2016 年全年的一半。發審委已經審核了 100 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獲得通過的有 87 家,10 家被否,整體通過率為 87%。
對此,有不願具名的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2016 年有 90 家企業主動從 IPO 排隊中撤回。這些企業可能是因為達不到上市標准或被處罰等因素,而被窗口指導 “勸退” 或主動撤回。如果加上這些企業的話,那麼真實的 IPO 過會率不會太高。
雖然 IPO 審核速度提快,還出現了 “IPO 扶貧” 的綠色通道,但上市標準並未降低。從財務指標來看,2016 年迄今,已在 A 股完成首發上市的企業有 345 家,在這些企業中,2015 年淨利潤低於 2000 萬元的僅有 1 家,低於 3000 萬元的僅有 11 家,佔比僅僅為 3.2%。目前新三板擬上市的企業中淨利潤超過 1000 萬元的較多,但高於 3000 萬元的則偏少。不過,從接受上市輔導到正式過會還有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企業成長性良好的話,仍有希望順利過會。
●估值價差是 “轉板” 強動力
回顧新三板掛牌企業的過會情況,僅有 16 家掛牌企業最終成功登陸 A 股。
儘管 IPO 真實的過會率相對偏低,企業上市過程中也會遭遇諸多問題,但擬 IPO 企業的數量仍在日益增加。兩個市場之間的估值差距和 A 股相對更好的融資發展平台,是吸引企業 “轉板” 的強大動力。
據 Choice 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 3 月 20 日,剔除市盈率為負值或數值大於 500 倍的股票,目前創業板和中小板整體市盈率(TTM)是新三板的 1.6~2.2 倍;而從算術平均值的角度來看,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之間的估值差距都在 2 倍以上。中小板市盈率中值近 63 倍,創業板市盈率中值在 83 倍,而新三板市盈率中值僅為 24 倍,估值差距超 2.5倍甚至更多。
從總市值的角度來看,A 股公司總市值低於 30 億元的罕見,而新三板企業總市值大多都在 10 億元之下。中小板企業平均總市值為 128 億元,創業板為 91 億元,新三板僅有 6 億元,創新層企業平均總市值也才 11 億元不到。
從已經成功 “轉板” 公司經歷來看,基本都實現了企業估值水平的大幅提升,融資能力的顯著增強和流動性的顯著改善。據中泰證券今年 2 月份的研報,投資機構介入的掛牌公司 IPO 成功後,收益率均達到 1 倍以上,國投高科等機構定增世紀瑞爾甚至獲得了近 13 倍的收益。但該研報同時也提到,目前轉板的企業大多是掛牌時間較早,機構介入時間不一,成功發行上市之後還有股份鎖定期,投資期限較長,可參考價值有限。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