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用治理酒駕一樣的共識和力度來打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阿里巴巴集團今天舉行「2017年度打假工作交流會」,並在會上披露數據,指出於去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排查出的4,495個銷售的製假售假線索當中,通過公開信息能夠確認已經有刑事判決結果的僅33例,比例僅有0.7%。集團向全社會公開呼籲,有需要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法、加重刑罰、加大打擊製假售假的執法力度。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鄭俊芳表示:「製假售假成本太低,是當下社會假貨困境的最重要因素。只有讓製假售假龐大鏈條上的每一個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刑事處罰,才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自主創新,引領未來發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經之路。」
根據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披露的資料,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通過大數據模型體系主動防控、權利人舉報、消費者投訴、神秘抽檢等方式,共排查出4,495個銷售額遠超5萬元起刑點的制售假線索,當中,執法機關接收1,184條,而公安機關能夠依據現行法規進行刑事打擊的只有469例。截至目前通過公開信息能夠確認已經有刑事判決結果的僅33例。而阿里巴巴抽取33份製假售假案件的判決書,發現已判決案例涉及47人,其中判緩期執行的卻有37人,比例高達79%。例如東部某省一個銷售假冒品牌女性內衣案件,法院認定其涉案金額達200多萬元人民幣,屬案情特別嚴重,判決結果為判刑3年緩刑4年。
阿里巴巴呼籲,希望全社會形成治理酒駕一樣的共識和力度來治理假貨。讓假貨在中國絕跡,必須人人盡責。鄭俊芳表示,如果刑事處罰比例僅0.7%的事例一再發生,從根本上治理假貨也就無從談起。嚴格執法、加重刑罰,讓每一個犯罪分子無法逃避應有的刑事處罰,讓製假售假者不再心存僥倖,才是消費者權益得以維護的必由之路。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