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空氣污染與特殊政經語境存在微妙關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3-04 09:03


中國空氣污染與特殊政經語境存在微妙關係
中國空氣污染與特殊政經語境存在微妙關係

有評論文章指出,與中國一樣,印度的經濟也在起飛,其人口規模即將趕上中國,而產業結構又與開放初期的中國有相似之處,致富的集體心理更大同小異。如果印度也同樣走上先污染、再治理的歧途,將導致無數無辜的生命因環境污染而提前結束,也將會增加地球的負荷。這種無以為繼的發展方式,更可能腰斬提升經濟、造福民眾的事業,進而制造社會政治動盪,甚至資源爭奪的衝突和戰爭。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中國中央電視臺著名前女記者和主持人柴靜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自2月28日在互聯網上播出后,一天之內各個網絡平臺的累積點擊率突破3500萬次,中國各大媒體評論如潮,民眾熱議不斷。這顯然是因為霧霾問題已經困擾中國社會多年,影響廣泛,且無時不刻危及所有人的健康。播出時機又恰逢中國年度政治盛事的“兩會”,官方罕見地對紀錄片做出正面回應,環保也自然成為“兩會”課題,進一步加深了各方的關注。

紀錄片從柴靜的女兒,在未出生前就被診斷患有良性腫瘤,出生后立即接受了手術這么個人微觀的角度,講述中國大氣污染的宏觀現象、原因,並對比國際經驗,試圖回答“霧霾是什么?從哪兒來?該怎么辦?”這三個問題。紀錄片用了大量的數據、實例、采訪相關人士,深入淺出地為觀眾解釋煙霾問題的產生、危害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這個從自己未出生孩子的遭遇出發,對問題鍥而不舍的追問過程,確實具備了強大的感染力。

煙霾問題的產生,背后的因素錯綜復雜,除了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還不乏因為行業壟斷所導致的執法不力。這當然也同中國政治體制結構的性質息息相關。《穹頂之下》對此提出了不少值得參考的觀點,包括立法讓相關資訊公開透明,方便公民和社會的集體監督;公民個人如何在日常生活里,舉報周邊違法違例的企業;開放污染企業的市場,特別是能源、汽車等,讓自由的競爭迫使品質的提升等等。

當然,在中國特殊的政治環境里,《穹頂之下》也難免發生政治性的陰謀論解讀,比如片中的“大反派”中石油、中石化,都是政治勢力強大的中央級國企,對它們的批判性描述能夠通過審查,似乎透露了更多的政治資訊。也有人質疑,如果紀錄片代表的是官方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為何不是由資源豐沛的央視進行,而是以柴靜自費投資,利用一年時間的方式來完成。然而,這些爭議並不會削弱紀錄片強化中國人,乃至各國觀眾環保意識的價值。

紀錄片從英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指出了值得樂觀的理由。中國煙霾問題的存在和治理,其意義並不僅限於中國。擴而充之,煙霾之外的水源、土地等的污染,其存在和治理也有重大的世界性意義。就如紀錄片所說,不少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也都在受化石能源燃燒污染的困擾,每年因此而提前死亡的人口是驚人的,這樣的悲劇應當避免。因為從中國的經驗表明,雖然有發達國家的前車之鑒,追求經濟增長的誘惑,很容易讓人重蹈覆轍。

與中國一樣,印度的經濟也在起飛,其人口規模即將趕上中國,而產業結構又與開放初期的中國有相似之處,致富的集體心理更大同小異。如果印度也同樣走上先污染、再治理的歧途,將導致無數無辜的生命因環境污染而提前結束,也將會增加地球的負荷。這種無以為繼的發展方式,更可能腰斬提升經濟、造福民眾的事業,進而制造社會政治動盪,甚至資源爭奪的衝突和戰爭。

今天的世界已經擁有充分的科技來防止環境污染,也有足夠的知識來了解污染的后果,以及其他可行的替代方式。環境污染與治理的問題,因而更多是關於如何限制人性的貪婪,如何聚集政治意志並付諸行動。柴靜的紀錄片之所以感人,正因為她從自己的女嬰的經驗,提醒這一代人對子孫的道德義務。繁衍物種的本能固然天生,卻也會被眼前的短利所蒙蔽,需要類似《穹頂之下》的作品,適時予以喚醒。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