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油終端備貨高峰漸過 後期走勢不容樂觀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受南美大豆產區出現有利降雨以及美豆出口步伐放緩的影響,2016年12月中旬以來,國內外油脂油料類期貨持續下行。其中,菜油期貨尤其偏弱,上周五大幅下跌刷新2016年12月以來低點。展望後市,菜油終端備貨高峰漸過,而油菜籽到港量不斷增加,加之臨儲拍賣繼續進行,菜油供給充裕,後市或仍有下跌空間。
到港仍在增加,庫存回升
隨著中加油菜籽進口糾紛全面解決,2016年10月以來,我國從加拿大進口的油菜籽大幅增加。據統計,2016年11月、12月,油菜籽到港量分別達34.5萬噸和45萬噸,恢復到正常月份水平。港口油廠的油菜籽庫存也迅速回升,截至2017年1月1日,華南地區(兩廣和福建)庫存為39.8萬噸,周環比大幅增加11.1萬噸,為2016年9月底以來最高值,為近3年以來同期最高值。
隨著到港量增加,前期因原料短缺而停機的油廠陸續開機。截至1月1日當周,港口油廠開工率達到35.95%,大幅高於2016年11月底不足10%的水平。菜油產出量自然相應增加,加之下游需求步伐放緩,沿海油廠菜油庫存穩步回升。據監測,截至1月1日當周,兩廣、福建油廠菜油庫存為7.25萬噸,比2016年11月下旬增加2萬噸。
備貨高峰漸過,需求放緩
隨著春節臨近,小包裝油生產商以及經銷商、零售商等備貨已經基本完成,油脂需求的階段性高峰逐漸過去。一方面,從港口油脂庫存變化可見端倪。據監測,2016年10月初,港口豆油庫存接近140萬噸,而隨著油脂消費端備貨量增加,12月底持續下降到79.9萬噸。進入2017年後,港口豆油庫存開始緩慢回升。截至1月6日,小幅回升到82.3萬噸。另一方面,從港口油廠菜油成交量上也可以看出來。據監測,1月5日、6日,港口油廠連續兩日無菜油合同成交,和前期日成交量在2000噸、3000噸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臨儲菜油的新年第一拍也出現成交率下降、成交價格繼續低走的局面。上周三,臨儲菜油競價銷售繼續進行,本次臨儲菜油拍賣成交率為99.39%,為2016年10月12日臨儲菜油拍賣重啟後第一次沒有完全成交;成交均價為6730元/噸,為2016年年底以來連續第4周下降。臨儲菜油拍賣價、量雙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需求放緩的現實。
豆油、棕櫚油利空重重
豆油和棕櫚油是國內油脂消費量排名前兩位的油脂,對菜油價格走勢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但近期在豆油和棕櫚油基本面上同樣利空重重。首先看豆油,目前美豆出口高峰已過,出口量連續數周低走。截至2016年12月29日當周,美國2016/2017年度大豆出口凈增僅為8.75萬噸,創市場年度低點,較之前一周大幅減少91%,較4周均值下滑94%。然而,南美天氣有利於大豆生長,無論在巴西還是阿根廷,今年降雨極為充沛,甚至在阿根廷局部地區還出現洪澇,預計春節前可能都不會有乾旱出現。另外,由於巴西最大的大豆主產州——馬托格羅索州大豆播種較早,從2016年聖誕節起,早熟大豆就開始收割,預計今年1月將有700萬噸大豆上市,或進一步擠占美豆出口空間。
再看棕櫚油,雖然目前為棕櫚油生產季節性淡季,但也是出口淡季。馬來西亞船運調查機構ITS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1—31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為108.6萬噸,月環比下降5.7%。另外,由於厄爾尼諾現象滯後的影響,2016年全球棕櫚油產量大幅下降,而在2017年擺脫了厄爾尼諾的影響後,全球棕櫚油產量有望出現恢復性增加。屆時,棕櫚油在油脂板塊中一枝獨秀的局面將不復存在。
綜上所述,外盤油脂油料類期貨利多耗盡、利空來襲,加之國內菜油供需日益寬鬆等因素導致了菜油期貨自2016年12月下旬以來的大幅下跌。展望後市,臨儲菜油繼續拍賣,油菜籽到港仍在增多,而且春節後將進入油脂需求季節性淡季,菜油期貨走勢仍不容樂觀。
(作者單位:金期投資)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