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崔英鎮:外交新時代 中美齊演化 圍棋式博弈 多領域競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07 09:52


图片说明

崔英鎮形容21世紀的中美博弈像一盤中國圍棋。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歷史重演」常被用作描繪成戰爭和災難的循環,但宿命終究是要來打破的,尤其是關乎人類福祉的國際關係。前韓國駐美國大使、現任首爾延世大學特聘教授崔英鎮正在訪港,5日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從文明發展角度剖析中美和東亞局勢,認為以中華文化為代表的東亞儒家古典哲學思想有助於促進世界和平,避免西方大國崛起帶來的霸權戰爭,而依此思想,中國和美國之間更可達至「共同演化」的境界,定義新時代的大國外交。

「當今來自過去,未來始於現在,所以不了解過去,就無法洞悉未來。」始一交談,崔英鎮便以簡單一句話,道破東西方發展史對國際形勢的意義。他指出,二戰之前,世界格局的主導力量是軍事、侵略、擴張,這可追溯至從古希臘羅馬時代,西方文明不斷擴張的足跡踏滿歐洲大地。到了21世紀,這種模式已行不通,經濟和貿易競爭已取代軍事擴張,成為全球互動的基調。

記者問,不少西方政客和學者常把「中國威脅論」掛在口邊,實情是否如此呢?崔英鎮表示,他任職駐美大使期間,了解到西方對華觀點主要有兩大流派。一派視中美為「對抗」(confrontation)關係,例如美國倡議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囊括除了中國以外的主要亞太經濟體,再加上美國增加在澳洲駐軍,提升與日本和印度的戰略軍事關係,都是圍堵中國之舉措。

另一派則認為,當今「對抗」已非必然,更多是「共同演化」(co-evolution),中美共存(co-exist)並且共同演化,而不至於導致軍事衝突發生。崔英鎮對此深信不疑,他引用中國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指老牌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不一定要彼此抱有敵意,產生歷史上的你贏我敗的零和結局,可以避免重蹈歐洲列強走過的強大必霸的歷史覆轍。他將現在的國際關係形容為「大國之間共同演化的新時代」。

被問到他自己如何看待中國崛起時,崔英鎮語氣堅定地回答︰「這絕對是機遇,那些覺得中國是威脅的人,對中國知之甚少。」他憶述自己與西方學者交流時,對方有時說中國是威脅,有時則說是機遇,崔英鎮反問他們「你們知道中國歷來從來沒有越過自己的邊境和領土去侵略別人嗎?」中華文化延綿數千年,中國外交一直以「維持現狀」為主,而非擴張主義。

這位對東西方文化和哲學有着深厚造詣的韓國資深外交官話鋒一轉,帶記者遊走至東方哲學和宗教的領地。他認為中國儒家文化為世界和平帶來特殊貢獻,因為儒家並非宗教,而是自然哲學,講求人與人和諧共處,而「仁」的觀念是其精華。基督教雖然也導人向善,但它把人區分為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儒家不會如此這般把人分門別類。儒家也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而基督教則把自然置於人的從屬位置,讓人利用和開發,如今氣候暖化問題困擾全球,可見破壞自然的後果。

交談中,記者彷彿跟隨崔英鎮在歷史和現實的空間穿梭,一會兒又遠眺起將來,他將21世紀的中美博弈形象比喻為像一盤中國圍棋,而非西方的國際象棋。歷史上,大國間持續進行政治和軍事爭鬥,輸贏需要很快有定論,如同下國際象棋。而今,中美正在下着一盤大圍棋,於很多不同領域競爭「地盤」,範疇之廣泛涵蓋貿易、對外投資甚至體育(例如奧運金牌)、國際音樂和藝術比賽......關鍵是,這些都與軍事無關。這盤漫長的博弈總會有分出輸贏的一天,崔英鎮表示,若在30至40年後,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最大對外投資國,或贏得較多獎牌,那麽「誰是第一」的趨勢已無可逆轉,到時「中國就贏下這局棋了!」  (接下頁)

論日本:侵略者變「受害人」 錯誤史觀難改

图片说明

日本戰心不息,惹來民眾抗議。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日本雖然也是東亞儒家文化圈的成員,但崔英鎮指日本「很奇特」,是區內唯一推行過擴張政策的國家。西方殖民者敲開中國的大門時,中國知識分子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當時朝鮮半島知識精英也抱這種態度。日本則「體」和「用」都全盤西方化,因此產生「脫亞入歐」的狂想。

崔英鎮認為,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及其右翼支持者仍有「脫亞」的想法,他們的企圖有多少機會實現呢?崔英鎮直言「日本人不會的!看看他們的文字,都是源自漢字;他們不少人信奉佛教和道教」。他續稱,右翼分子有根深蒂固的觀念,覺得日本近代侵略鄰國是為了「教化」未開化的野蠻人,把他們從西方殖民者手上「解放」出來。這一目標最終無法實現,是由於日本在二戰中被打敗,日本認為審判戰犯只是一種「勝利者的公義」(victor"s justice),而自己則是戰爭受害者,這是欺人之談。

崔英鎮坦言,中韓無法與日本完全解決(solve)歷史觀問題,但可以「管理」(manage)這一問題。他稱,中韓始終要與今天、而非以前的日本打交道,故不應讓歷史爭議凌駕對日關係的全局,貿易、旅遊和文化等也是重要的合作領域,「我們要保護它們,免受歷史的負面因素影響」。崔英鎮建議,日韓若想通過雙邊首腦會談來改善關係,不宜在它們其中一個國家裡舉行,最好是利用多邊機制,例如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平台,又或者本月初的中日韓首腦會談的三邊平台,都是較妥當的方法。

論韓國:聯繫中美橋樑 重視對華關係

中斷3年多的中日韓領導人峰會11月初在韓國重啟,對東亞局勢有重大意義。崔英鎮表示,韓國希望成為架設在中美、東西方和「陸權國家」與「海權國家」之間的橋樑,這是韓方的願景。

崔英鎮指出,朝鮮半島曾是被侵略的對象,先有13世紀蒙古人揮軍高麗王朝,後有17世紀滿洲人來犯,再至日本兩次入侵,朝鮮半島人民也承受了很多戰禍。他慶幸這都已經遠去,今天韓國成為亞洲主要國家之一,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崔英鎮指,在中國9月3日的紀念抗戰勝利大閱兵,朴槿惠總統就是唯一出席儀式的「西方陣營」領袖,反映韓方對韓中關係的高度重視。

對於美韓定期在東亞舉行聯合軍演,有輿論認為是「遏制中國」,崔英鎮解釋,軍演分為侵略型和防禦型兩種,韓戰(朝鮮戰爭)後,韓美軍演本質上都是為了防禦北方,主要懾止朝鮮的潛在軍事挑釁和威脅。他續稱,韓國不可能攻打朝鮮而自身不承受巨大損失,故侵略性質的軍事行動是在韓國考慮選項以外。崔英鎮預計,韓國未來長遠發展及其在亞洲的地位,很大程度取決於能否與朝鮮進一步融合,甚至走上統一,屆時統一國家的人口和綜合實力大為增強,新的國家可以發揮類似今天德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

論朝鮮:冀「燈光發亮」 學「中國模式」

朝鮮被外界視為東北亞最棘手難題之一,如何將它納入國際秩序的軌道?崔英鎮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案︰現時衛星拍攝夜間高空照片,只見韓國和中國東北燈火通明,只有朝鮮漆黑一片,「當有一天那裡燈光閃亮,朝鮮問題就解決了」。

說是簡單,做起來絕不容易。崔英鎮表示,朝鮮人非常聰明、做事專注,若他們真的有心改革,二、三十年後可以實現「遍地燈火」。崔英鎮表示,朝鮮一直推行「蘇聯模式」,發展軍力為主,改善民生次之,現在才逐漸發現中國式改革才是正確的道路。然而他質疑朝鮮能否真的可以仿傚中國,就地理而言,中國幅員遼闊,三十多年前政治中心北京與推行改革開放的深圳相距甚遠,使深圳享有較高自由度,改革試驗才有成功條件。

反觀朝鮮國土相對細小,缺乏戰略縱深,象徵朝韓合作的開城工業園距離首都平壤僅200公里,「朝鮮中央政府控制了所有東西,無法試驗(真正的改革)」。崔英鎮認為,朝鮮領導層想學中國,但又擔心這會動搖政權,所以猶豫不決,不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仍很年輕,不排除日後真的下決心改革開放。 (接下頁)

图片说明

「東西文明三部曲」的其中兩部曲。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離開縱橫多年的外交界,崔英鎮現時擔任韓國首爾延世大學特聘教授,傳授知識給年輕一代。他5日上午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後,馬不停蹄地下午就前往嶺南大學講座發表演說。除了教學之外,崔英鎮還著書立說,融合豐富外交經驗和研究心得,以文化和宗教角度探討東西方異同及兩者的溝通,在國際關係研究中獨闢蹊徑。

崔英鎮特別介紹了他最新的著作「東西文明三部曲」,分別講述東方和西方的三大關係-心與身、人與自然、人與人。「心與身」一書指出西方文明把人的心靈/靈魂(spirit)與人的身體視為兩個不同的個體,而東方文明則把兩者視為一個整體,探究東西方對「人」這概念的不同理解。「人與自然」比較道教和猶太教,從中揭示兩種文明宗教觀的差異,助讀者更深入理解不同文明體系。第三部曲介紹儒家和基督教如何影響東西方人與人的關係,隨着亞洲崛起,亞洲人與西方人互相了解尤為重要。他的著作均為用英語寫作,在「亞馬遜」上可以買到。

崔英鎮(Y.J. Choi)簡歷

1948年出生

1973年︰在韓國首爾延世大學取得政治及國際關係學位,後來在巴黎第一大學取得國際關係碩士及博士學位。

1998年至1999年︰聯合國秘書長助理(維和任務)

2002年︰韓國駐奧地利大使

2004年︰韓國副外長

2005年至2006年︰韓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2007年至2011年︰獲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任命,成為秘書長駐科特迪瓦特別代表,對該國民主化和統一進程發揮關鍵作用。

2012至2013年︰韓國駐美國大使

現任︰延世大學特聘教授(國際學研究生院)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