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年內三提振興東北 國務院再發14條實招硬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18 09:37

“增速偏低,仍在築底,困難較大,分化加大,亮點不少。”11 月 17 日,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司長周建平用 20 個字概括了當前的東北經濟形勢。此前一天,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也是今年中央和部委層級發出的第三份振興東北的文件。

記者梳理髮現,《意見》共有十四條措施,亮點主要體現在推動國企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兩個方面。例如,《意見》提出,在東北三省各選擇 10~20 家地方國有企業開展首批混合所有製改革試點;有序轉讓部分地方國有企業股權;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範;2017 年 6 月底前,在東北地區至少設立一家民營銀行。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東北振興應做到"三進""三力",即新產業、新資本、新人才進東北,實現新合力、新活力和新動力。” 此外,有分析指出,國家這一次的措施更加接地氣,也更加明確,利於區域的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和轉型升級。

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範

今年前三季度,東北三省經濟增速與全國相比明顯偏低,遼寧為 - 2.2%,黑龍江是 6.0%,唯有吉林 GDP 增速達到 6.9%,跑贏全國平均水平。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今年 1~10 月,東北地區民間投資同比下滑 26.8%,而全國平均水平為同比增 2.9%。

國企佔比大,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等成為東北經濟振興的 “攔路虎”,市場甚至出現了“投資不過山海關” 的戲言。

李錦表示,“東北國企比較集中,下一步讓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混合所有製改革,是打開東北目前局面的一個突破口。”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東北等地的老工業城市面臨體制機制問題和要素供給問題。前者表現在國有經濟所佔比例過重,中小企業培育發展不足,影響了經濟整體活力;後者則體現在人口流失問題嚴重,進而影響了其經濟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正是此次《意見》的兩大著力點。《意見》提及,2016 年底前出台深化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專項工作方案,在東北地區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範。

記者註意到,在推進東北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產權改革的內容在《意見》中佔據較大篇幅,包括推動駐東北地區的中央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以及支持部分中央企業開展混合所有製改革試點。

具體來說,《意見》提出,在東北三省各選擇 10~20 家地方國有企業開展首批混合所有製改革試點。組建若干省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研究推動若干重大企業聯合重組。有序轉讓部分地方國有企業股權,所得收入用於支付必需的改革成本、彌補社保基金缺口。

另外,周建平在新聞發布會上還提及,要紮實調整國有經濟佈局,提升國有資本質量、效益和影響力;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企業經營機制改革。

與國企佔比較大相對應的,則是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不太充分。對於東北經濟結構的這種現狀,周建平也坦言,“生產企業較多,服務型企業較少;一般型企業較多,科技型企業較少;從事低端產品生產的多,從事高端產品生產的少;小微企業較多,行業龍頭領軍企業較少。2015 年,全國工商聯有個全國民營企業 500 強的排名,東北入圍的只有 10 家企業。”

令人鼓舞的是,此次《意見》出台後,東北地區的民營企業或迎來一波福利。《意見》提出,在東北地區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範,重點培育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金融環境、創新環境、法治環境等,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加快構建 “親” 、清” 新型政商關係。

《意見》還明確,2017 年 6 月底前,在東北地區至少設立一家民營銀行。推動 “銀政企保” 合作,建立融資擔保體系,重點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貸款融資提供擔保。

優先支持東北企業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提出,對符合條件的東北地區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給予優先支持,並由證監會牽頭負責。另外,在推進實施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方案方面,對東北地區企業予以重點考慮。支持企業和金融機構赴境外融資,支持東北地區探索發行企業債新品種,擴大債券融資規模。推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重大工程包。

申万宏源桂浩明表示,東北具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應該說完全具備後來居上的能力。因此,相關政策的推出和落地有利於東北企業的發展,同時對東北的上市公司來說也是一個政策上的利好。債轉股等方面的政策傾斜,很可能使得東北相關公司受益,從而放下包袱,更快前進。

安信證券首席投資顧問張德良分析指出,東北振興戰略已經提了很多年,和過去相比,這一次的措施更加接地氣,也更加明確。這一輪的東北振興戰略不僅會為相關的上市公司提供一個更長久、更實在的支持,也會加快所在區域的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和轉型升級。

李錦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除了通過資本市場改制上市成為規範的公眾公司外,國企上市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通過兼併重組、資產證券化來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才能真正構建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的國有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遼寧大連,出讓控股權之舉在上市公司屢見不鮮。如大連電瓷控股股東將其持有的股份全部轉讓給了意隆磁材,並於 10 月 14 日完成過戶;又如大連友誼也在今年 6 月發布權益變動報告書,公司控股股東友誼集團將其所持 1 億股轉讓給凱生經貿、恆生嘉業和武信投資集團,公司控股股東由此變更為武信投資控股。此外,大連控股此前也曾通過股權轉讓完成國資股東的退出。

大連上市公司頻現易主,除可能受近來熱炒的 “股權轉讓” 概念刺激外,同時也是東北這一工業重鎮轉型的一個縮影。從服裝類企業大楊創世賣殼引入圓通速遞,到地板商科冕木業賣殼轉行網絡遊戲,再到陷於虧損的大連國際投靠央企中廣核,實際上都圍繞著產業轉型的主軸。

除了在企業發展方面更強調市場方向,《意見》還要求組織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與江蘇、浙江、廣東三省,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四市與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市建立對口合作機制,開展互派幹部掛職交流和定向培訓。

周建平在解釋幹部交流的初衷時表示,通過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幹部建立互派,相互掛職和定點培訓的方式,使人的思想理念轉變,包括發展理念、思路、經濟發展模式等。思路變了,可能狀況就不一樣了。

“此前東北有排斥民營經濟、非公經濟、人才的現象。現在必須強調先進產業進東北,社會經濟進東北和市場人才進東北。我認為,東北三省和東部三省四市的對接,也要以這"三進"為主,避免形式主義。” 李錦說。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