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有去無回的火星移民靠譜嗎?(組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3-02 08:07


面向全球招募志願者移民火星的“火星一號”計劃,日前公佈了男女各半的100人候選名單,其中有4名華人入圍。他們將和其他候選者一起經過多輪角逐,最后被選出的4個人將踏上前往火星的單程旅行。然而,一直以來,外界對“火星一號”就充滿了質疑,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騙局。這個太空計劃究竟靠譜嗎?


科幻大片般的火星“殖民”圖

“火星一號”計劃中的時間很緊迫:2018年,向火星發射陸器和衛星,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2022年運送人類定居所需的水、氧氣、食品等物資,2024年第一批4名地球人啟程前往火星,2025年登陸。

生存環境是殘酷的,火星表面全是沙石,寸草不生。人們生活在白色的太空艙內,每人50平方米的空間。艙體裏面有休息區、工作間、洗漱區、娛樂區,還有用來栽培蔬菜的溫室,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飼養昆蟲和魚類,自己烹制新鮮的美味佳餚。艙體外,豎立幾組面積龐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為定居艙提供電能。偶爾,人們穿上火星服,去外面遛個彎兒。

登上火星並不意味與地球徹底決裂。他們不僅定期要向“母星”地球發送研究報告,而且要將自己的生活展示給地球人,同時負責回答諸如“在火星上行走有什麼感覺”、“火星的日落美不美”等問題。

第一批火星“殖民者”穩定下來之后,地球方面每隔兩年會再運送幾個人上火星,直到將定居點發展成為一個小村落。

來自荷蘭的“火星一號”基金會勾勒出科幻大片一般美麗的圖景,成功喚起數萬人的太空夢。大家抱“死在火星上”的決心,報名參加宇航員海選。

數萬人報名繳納上百萬美元

“火星一號”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之一、CEO巴斯·蘭斯多普今年只有38歲。雖然懷揣太空夢多年,卻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

“1997年,當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看‘火星探路者’機器人在火星陸,我當時也想登上火星。此后,我一直在追求這個夢想,在與朋友和同事商討的過程中,疑問一個個被擊破。當我解決了最后一個難題時,我變賣了自己上一家公司的部分股份,在2011年3月,開始啟動並全職運營‘火星一號’計劃。”蘭斯多普這樣形容自己的初衷。

用“火星一號”公關主任蘇珊妮的話,“火星一號”秘密運行了兩年,等到對技術可行性和資金籌集的方式更為確定的時候,才將其公之於。

在2013年春天,隨紐約和上海的兩場新聞發布會,“火星一號”計劃完成了面向大的首秀——10年內送第一批地球人上火星“殖民”,這個大膽的計劃仍然令人吃驚。幾天內,世界各個角落的人,都聽了這個荷蘭非盈利機構,知道他們要全球海選宇航員,踏上有去無回的火星之旅。

蘭斯多普也變成了名人。5個月的時間,吸引了數萬名來自全球各地的報名者。每個人的報名費不算貴,根據國別不同有所區別,比如美國人38美元,中國人11美元。如果沒選上,報名費也不予退回。簡單計算,“火星一號”收到的報名費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僅中國的一萬多報名者就繳納了10多萬美元。預計全球的報名人大概繳納了上百萬美元。

“火星一號”公關主任蘇珊妮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選擇宇航員有幾個關鍵的標準:抗壓能力、適應能力、好奇心、信任別人、創造力和足智多謀。

日前,“火星一號”公佈了第三階段的100位人選,有4名華裔入選,包括兩名中國大陸人。

該計劃未來將縮小至只剩下24至40位的人選,然后分成每組有兩位男生及兩位女生訓練,最后選出男女各半的四位宇航員,於2024年啟程赴火星進行單程探測任務。

自啟動就被認為不靠譜

然而,從一開始,外界就質疑“火星一號”不靠譜,甚至可以是一個騙局。

畢竟,代表人類航空技術頂峰、曾經發射數個火星探測器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佈的“火星計劃”也沒有這麼彪悍。

NASA計劃在2020年發射一個新的機器人漫游車,在2030年中期將宇航員送上火星。

外界質疑的焦點集中在資金上。“火星一號”號稱第一次送人上火星將耗資60億美元。如何籌措這筆巨款是一個大問題。

另外,技術問題也是人們擔心的焦點。這場有去無回的旅程,不會演變成一場悲壯的送死嗎?

有專家猜測,之所以是“單程票”,很可能是由於技術限制。以目前全人類的技術水平,從地球發射大推力火箭系統一次耗資要在幾千萬美元以上,在火星上發射則需要從零開始建造火箭以及發射場,測控系統等,第一批“火星人”返回地球的可能性很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近出具了一份報告,稱根據“火星一號”所構想的火星基地生存計劃所從事的模擬實驗顯示,基地密封艙空氣在基地開始住人運作68小時后就會出現令人窒息的情況。單靠移民者呼出的二氧化碳,也難以讓基地種植的植物和農作物成活。

加拿大宇航員克里斯·哈德菲爾德認為,迄今為止,“火星一號”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技術參數,比如人們穿的“火星服”如何加壓,如何冷卻等。

即使是一直對“火星一號”鼎力支持的諾貝爾獎得主、荷蘭物理學家傑德勒·胡夫特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有很多可能因素會導致計劃延期,或者預算大幅超支。

對於種種質疑,“火星一號”項目組不屑一顧:“外界對‘火星一號’有質疑,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也有反對聲音,任何一個新探索多伴有反對之詞。但是,失敗主義從未阻止人類踏足月球,開發新世界。”

■ 質疑

1“火星一號”公司只有一名僱員?

“火星一號”基金會的目標比NASA還要遠大,但是有人認為像是一個“皮包公司”。

“火星一號”是一家在荷蘭正式注冊的非盈利機構,旗下還有一家名為“星際傳媒集團”的公司負責資金運營。

有媒體此前披露稱,推出“火星一號”的公司在2011年6月23日注冊,僱員僅一人,注冊地址是一處民居,也就是蘭斯多普的個人住址。在該公司的辦公地點,並沒有發現任何“火星一號”的標識。

“火星一號”公關主任蘇珊妮·佛林肯佛朗哥對新京報記者,“火星一號”項目並非只有一個人在運作。他們的團隊分佈在荷蘭、美國、加拿大和丹麥。另外,“火星一號”還有顧問團隊的支持。

在“火星一號”的網站上顯示,除蘭斯多普外,基金會還有正式員工7個人,分佈於上述四個國家。基金會還有26名專家組成的顧問委員會。除此之外,“火星一號”還有7名所謂的“大使”,或者可以叫“代言人”,這些人身份很雜,既有教授,也有學生,還有作家。

諾貝爾獎得主胡夫特是“火星一號”的支持者之一。他對新京報記者回憶,當他第一次聽這個計劃的時候,很難相信這麼宏大而複雜的計劃能夠如此快實現,而且資金太少。經反復溝通,他現在認為計劃發起者的態度嚴肅,但太過年輕,太過於樂觀。

“時間會明一切。”他,“我為這一計劃代言,是因為我希望鼓勵胸懷勇敢夢想的人。如果計劃徹底失敗,他們可以‘我們曾經真正嘗試過’。計劃存在危險性,正因為如此,我願意傾聽批評。但是很多批評之聲並不真誠,諷刺和挖苦毫無根據,不信任於事情沒有幫助。我們需要的是有建設性的意見。”

2“火星一號”如何籌到60億美元?

“火星一號”宣稱60億美元可以將第一批4名宇航員送上火星。這個數字是怎麼得來的?

“火星一號”公關主任蘇珊妮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他們此前與潛在的供應商探討過2025年人類登陸火星的時間表。所有廠商都明確可以在期限內交付所需的器材。經過商討,“火星一號”認為將首批4個人送往火星需要60億美元,其中包括所有的硬件費用、運作支出和利潤。此后的載人登陸計劃,預計每次花費40億美元。在火箭沒發射前,沒人得準真正需要多少錢。諾貝爾獎得主、荷蘭物理學家傑德勒·胡夫特過,原計劃10年左右實現登陸火星的時間表可能需要在10后邊加個零;而預期的籌資規模后邊可能也需要至少加一個零。

就算60億美元真的可行,那麼這麼一大筆錢,如何籌措呢?

根據“火星一號”網站的介紹,其資金運作模式的前景非常誘人——尋找企業一同經營、尋找贊助商、銷售轉播權,申請專利的獎金、社會籌。

蘭斯多普在紐約的發布會上曾經:“人類首次登上火星,踏出第一步。全球都想看。出賣電視轉播權,利用這個模式,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都能生成40億美元的收入,人類踏上火星第一步這一歷史時刻,毫無疑問將有更好的‘錢’景。”

按胡夫特的想法,如果“火星一號”真能向世人證明他們可以向火星發射飛船並成功陸,項目會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需要的資金。

蘇珊妮,2013年“火星一號”成功獲得一次投資,最近另一個更大的投資也正在收尾階段。此前有報導,“火星一號”要與荷蘭電視製作公司Endemol(真人秀《老大哥》的創作團隊)合作,拍攝選拔宇航員的真人秀創收,但后來談崩了。蘇珊妮毫不避諱地:“我們和Endemol結束了合作關係,因為我們沒辦法就合同細節達成一致。我們已經和另外一家製作公司合作,拍攝系列紀錄片,目前已出了一個預告片。進展順利,不過我們還不想透露新伙伴的名稱。”

不過,對於直播宇航員登陸火星,美國“探索頻道”提出了一個商業模式的漏洞——宇航員們一旦啟程,就擁有了對的主動權,沒有人能管得了他們。如果他們不願意直播,直接將攝像頭遮擋住就行了。

3火星生存如何保障?

目前,按照計劃,“火星一號”計劃的技術都由供應商提供。

據蘇珊妮介紹,“火星一號”已與好幾家主要的航空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和Paragon太空發展公司。在技術上,“火星一號”同時依賴於專家委員會,其中包括NASA前任首席技術專家馬森·佩克。

不過,對於“火星一號”的各種質疑,特別是技術可行性,仍然不時見諸報端。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們根據“火星一號”的生存計劃,進行了一項模擬實驗。結果顯示,人類在火星基地上只能存活68小時。

這份35頁的報告認為,“火星一號”項目利用綠色植物獲得氧氣的想法雖然聰明,但並不可行。當第一批麥子成熟的時候,生存艙內的氧氣含量將引發火災隱患。如果宇航員想將氧氣放掉一些,那就會同時損失必需的氮元素,最后導致窒息。目前還沒有太空設備能夠將氧氣和氮氣分離。

對於這份報告,蘇珊妮·佛林肯佛朗哥表示“完全不對”。她,這是麻省理工學院一些大學生搞出來的,是一群本科生寫的。他們對“火星一號”計劃的猜測完全不對,跟“火星一號”的設計完全不同。

“坦率地,報告中的設計非常糟糕,這當然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高昂的成本。”她,“我們的供應商Paragon太空發展公司提供的生命支持計劃將在3月初公之於。這家公司常年致力於生命支持系統,得益於他們的設計,麻省理工報告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不會出現。”

胡夫特也聽了這個報告,他認為“火星一號”如果要成功,必須消除各種疑問,否則沒有人會冒這種危險去火星。

“我看過那份報告,但不同意他們的觀點。在第一批‘火星人’的生存期內,機器將從火星土壤和大氣層中收集水、氧氣、氮以及其他不可或缺的元素。當然,棲息地的大氣成分要持續監控,相關的機器必須有足夠的容量彌補短缺。”他,“如果這都不能得到保障的話,沒有人會去火星。”

至於“火星一號”何時能將人類運送上火星並安穩生存,胡夫特表示自己“沒法預測”,不要糾結於最后期限,繼續努力,反而更加現實。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