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日本制造競爭力下降 敗退中國回歸本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網訊息 以西鐵城、大金、夏普為代表的日本企業正在越來越多退出中國等海外市場,雖然日本媒體以“日本制造業回歸”來描述這種現象,但仍然掩蓋不住日本制造業在海外節節敗退的事實。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由於中國工人工資與日本本土差距縮小、互聯網時代現貨需求的增加,以及日本制造業轉向高階,導致日本家電、精密機器和汽車企業將產能遷回日本本土。


但如果仔細分析,以上理由可能並站不住腳。

從工資來看,日本工資最低的地區工人的工資依然是中國最發達城市最低工資的近三倍,中西部地區差距更大。

其次回遷的企業大多為海外市場服務,而且近年來日本內需低迷,本土需求並沒有顯著增加。

最後,中國本土並不缺乏高階制造業發展環境。以美國高科技公司蘋果公司為例,在其全球590家供應商中,來自中國大陸的供應商共有349家,遠高於日本的139家,大陸制造業提供的馬達、耳機、電池、wifi模組、數據線等完全符合蘋果公司嚴苛的標準。

而近期媒體熱炒的中國遊客搶購的日本電飯煲、馬桶圈,也被爆出其實也是中國生產,消費者之所以搶購並非因為質量更好,而是因為日元貶值更便宜。

因此《日本經濟新聞》所稱的日本制造業回歸,本質是從海外“敗退”。

海外市場份額下降是日本制造企業推出的關鍵因素,據報導,2014年中國空調市場上,日本品牌松下、大金、夏普、日立等創下新低,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松下,其占有率也不到2%。

近期傳出廣州工廠解散風波的西鐵城,其退出也是因為產品競爭力不如瑞士手表,導致在華銷售不佳。

事實上,日本制造業的撤退不僅發生在中國,此前,松下、佳能、東芝、夏普、三井等日本制造企業已經開始從北美發達市場敗退。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