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第四次工業革命會發生什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06 08:19


文︱德國工業4.0專家、烏爾里希·森德勒

10月24日,新華網思客會在海南召開,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的下一程。德國工業4.0專家、《工業4.0: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主編烏爾里希·森德勒發表了題為“工業4.0: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有些人認為,工業4.0就是經濟的轉型,從過去的產品主導到現在的服務主導。所有的大國都說發展經濟必須要靠服務業,說將來服務業會比制造業更盛行、更重要,但是我們德國的經驗有些不太一樣。

我們都知道,工業革命有差不多200多年的悠久歷史,1847年的柏林可以看到當時的火車發動機,但是幾百年之后中國出現了現在的高鐵,就是有著“子彈頭”外形的火車,它的速度比德國最快的火車都快,形象也已經非常不一樣。當然,現在給大家看的只是火車,並不代表整個工業,也不代表整個經濟。

接下來我演講的內容主要包括下面幾點,首先是介紹一下工業4.0的起源,工業4.0是德國推出的一個項目,目的是討論德國的制造業將何去何從;其次會介紹一下我們四十年來自動化的發展路程,因為這是工業化的一個背景;然后是介紹一些與工業4.0相關的詞匯,比如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等等都會涉及,我想澄清一下這些詞匯的不同用法,同時分享一下它們在我們的變革當中做出的貢獻;之后講一下智慧產品,這也是工業4.0的核心。

工業改革應該由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

先講一下全球推動的工業4.0的項目。一開始它是德國推出的工業項目,然后美國在去年成立了工業和互聯網集團,今年中國又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計劃,這些都是相關的。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其他國家也推出了相似的政策,但是重要性不如德國、美國和中國的政策,所以在此先不細說。

為什么德國推出工業4.0?其實,德國的工業十分強大,在幾年前的相關數據結果中,27個歐洲國家工業的平均水平之所以那么高,也因為里面計入了德國。可以看到,德國的優勢實際上主要在於工業,過去的20年中,制造業對於整個德國經濟的貢獻達到了20%到25%。德國是唯一能夠讓自己的工業制造業有這么大貢獻的國家,所以工業對德國非常重要。

整個工業4.0項目形成的過程是這樣的:德國政府推出了工業的計劃,然后進行了一些咨詢,之后就決定今年主管工業4.0的平臺。我不覺得政府主導是一個正確或者是明智的決定,因為這實際上還是一個市場的問題,而且是一個行業的問題,政府主導並不一定能夠加快工業4.0的速度。他們希望能夠在工業4.0上面做到標準化,這個是德國的情況。

而美國又完全不一樣,美國這個集團並不是政府的舉措,而是由五大企業來帶頭成立,同時由一個叫做omg的組織來管理,這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化組織,在國際上享有巨大的聲譽。2014年成立之后,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這個組織的成員數量就突破兩百,其中多數是企業成員,同時他們也有參考的架構,這一點跟德國一樣,並且這個架構也很相似。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八個測試床,他們的產品在商業化之前可以先在一些設施上面進行測試。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以行業為導向的系統是非常實際的舉措,政府在這個里面沒有任何的參與。

再來看一下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這是今年中國政府踴躍推出來的一個項目,實際上也是三個十年計劃的第一期,通過這些十年計劃,中國致力於在2049年成為全球的工業大國,因為2049年正是新中國成立的一百周年華誕,所以到時候可以慶祝在工業上成為領先者。這個計劃中講到大眾領域、大行業、大項目,同時也有15個創新中心,預計將在未來十幾年中逐步成立,國務院也決定帶頭推動這些項目,但是我認為最後還是應該由市場和企業來主導。

從硬體到軟件,工業革命正在加快腳步

在工業4.0之前發生了什么呢?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大約用了一百年的時間,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大約用了六七十年,而第三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中間的跨度只有四十年,我們可以看到時間在逐步縮短。大家可以想像,中國推出的這個2025的計劃要在30年內完成,是多么困難。前三次工業革命的變革歷程最少都要花上四十年,最多花了七十年,而三十年實在是太快了。

過去三四十年中有一個快速發展的趨勢,ibm一開始推出了電腦,很多人認為ibm做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不會再有深入的發展,但是后來出現了硬體變革,然后又出現了個人電腦,還有微軟開發的軟件——微軟並不銷售硬體,並不銷售電腦,但是他們銷售軟件,后來也開發了一些微系統,而有一些做硬體的公司已經破產了。

接下來出現了手機這個新事物,幾年之后手機進化成了智慧手機,這意味著老舊的大手機不復存在,雖然我們曾經認為它們的壽命會很長。從硬體到軟件互聯網再到接下來的物聯網,將來還會有很多我們不知道名字的新生事物會出現。我們過去這些年發展的歷程,第一階段是硬體,第二階段是軟件,第三階段是互聯網,第四階段(也就是現在)就是數據了。

我們再深入看一下所謂的微電子,德國在過去的十到十五年中一直都在討論,怎樣才能夠生產出一種產品,讓它能夠做到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一開始的重點放在機械學,然后是電子學,然后是it,而現在在每個智慧產品中,原本非常重要的硬體部分已經不再是主導因素。

實際上,產品的生命周期有很多的空隙需要我們來填補,在供應商跟生產商之間都有很多的空隙,我們必須要有效地填充它們。其實工業4.0並不局限於生產,它還包括開發、運營和服務,覆蓋了整個工業鏈。

德國、美國現在還有這樣的現象:所有的流程都有各自單獨的系統和軟件來提供支援,這些不同系統之間的連接面實際上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這也是未來的關鍵。因為市場能夠催生創新,我們必須要產生一種新的協作模式,讓原本每一個不同的系統可以有效地連接在一起。

工業4.0的核心是產品,不是大數據

接下來創新的是物聯網。一開始連接的是人,現在連接的是設備,這就是物聯網,而且速度很快,可以充分體現價值,這個里面不是單靠賣產品。物聯網對工業4.0的貢獻是什么呢?我認為,工業4.0實際上就是互聯網對於工業的需求,還有工業可以從物聯網當中拿什么為自己所用。

大數據也是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詞匯,大家都在談,它對於工業4.0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概念。要剔除掉一些沒有關聯性的數據,而把那些有關聯性的數據連接在一起,因為在工業中,不一定所有的數據都有價值,大量的、海量的數據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

所以我個人認為,工業4.0跟大數據之間的相關性是有限的。擁有無限容量的云計算很重要,但同時它也是全球性的,誰擁有數據很重要,而且還涉及到安全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它來幫助工業4.0,最重要的就是產品。產品實際上是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服務的整合,我們不能僅看生產,還要看產品本身。智慧的產品可以推動服務,而這也是智慧工廠和工業4.0的核心所在。

本文轉載自《新華網·思客》,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智庫觀點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