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葉黃素含量如何區分?劑型、類型才是關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06 14:05

記者林雁茹/綜合報導

 

寶可夢風潮席捲台灣,不少抓寶聖地日夜都有瘋狂的玩家駐足,這些誇張的追寶行徑不僅登上國外媒體版面,甚至被形容為「末日景象」。這種現象,不僅讓許多學生家長擔心,專家們也紛紛提出呼籲,使用手機、平板等 3C 產品不宜過久,螢幕所釋放出的藍光容易導致身體不適,因此最好能夠每使用 30 分鐘,休息 10 分鐘,才避免因長時間使用造成的傷害。

針對目前市售的保健食品中,葉黃素是廣到民眾喜愛的熱門營養補充品之一,這種存在於植物中的類胡蘿蔔素,多經由天然植物中萃取,如金盞花、小米草、黑醋栗及山桑子等,再添加維生素 A 等成分製作而成。市面上常見的型態,主要液態、粉末、錠狀以及膠囊狀等為主。


▲市面上葉黃素多採金盞花、小米草、黑醋栗與山桑子等植物萃取物製作而成。(圖/資料照片)

然而葉黃素實際上又可再區分為酯化型 (Ester Form)、游離型(Free Form) 兩種,即便兩種的生物利用率相當,但酯化型葉黃素通常市面上的價格比較便宜,且標榜可能含有較高的劑量,乍看之下 CP 值好像較高,但酯化型葉黃素含有脂肪成分,分子量也較大,需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吸收才能轉化為人體可以吸收的營養。而游離型葉黃素是一種新型態的劑型,以水解技術去除不必要的脂肪酸,因其分子量已大幅縮小,約只有酯化型的一半,使得人體更容易吸收,不易造成負擔。

因此,在許多民眾的食用葉黃素的經驗中,都曾為了增加葉黃素的攝取吸收率,在必須在飯中或飯後使用,藉以餐食中的油脂來幫助吸收。而新型態的游離型葉黃素已經能夠在不需特意搭配油脂的狀態下食用,便利性相對更高。這也說明酯化型和游離型葉黃素會因成分、特性不同,製成保健食品後的劑型也不相同。

至於葉黃素的使用是否有其標準?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在 1994 年的研究指出,每天攝取 6mg 的葉黃素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葉黃素營養,對於身體的保健,也有正面的幫助,因此建議在選擇葉黃素這類型的保健食品時,應留意葉黃素含量以及劑型。市售舒利視葉黃素含有 6mg 游離型葉黃素,符合國家葉黃素建議檢驗方式,民眾可審慎檢視適合自己食用習慣的保健食品,才是最佳的保健良方。

柯盈賢醫師表示,葉黃素本身具有抗藍光功能,隨著時代進步電子產品每日使用長達 10 多個小時,體驗過不同種葉黃素產品劑型,比較推薦舒利視游離型葉黃素,其實葉黃素一天劑量不宜過高,多了沒吸收只是排出體內,反而要長期使用才是真吸收,建立長期保養習慣,才能達到預防保健的功效。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