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重走長征路 再訪長征「傳奇」發源地大渡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13 15:20


9月川南汛期已過,四川省西南部的石棉縣安順場也穿越雨季,進入涼爽秋季。日光收鎖了濃烈,群山掖緊了重翠。晴朗時,天凈如洗,遠山如黛,雲舒風輕。用川人的話說,就是「安逸」。

像石棉縣的大部分的轄地,安順場和安順壩也四面環山,山腳下緩坡上建立起的小小鄉鎮,緊緊地夾在大渡河的兩岸。

許多美得出奇的地方,有時是因為人跡罕至,不被打擾,換句話說美得出奇的背面就是險得出奇。大渡河也是一樣。發自青海高山上的雪水,從山巒間奔騰至大渡河,湍急澎湃。河道兩邊大部分地區都是峭壁直立。

而安順場是大渡河沿岸難得的渡口,汛期前後,水位下降,河道也不寬。1935年5月25日,長征中的紅軍,遣突擊小分隊強渡安順場渡口,。第一艘小船上載了26個人,除17名戰士以外,其他9名全是船工,為得是確保船能在激流中維持平穩,盡快過河。就這樣17名年輕的戰士帶着僅有的步槍、大刀和幾枚手榴彈,在後方掩護下,沖進激流,沖向對岸國民黨一個營的埋伏中。


2016年9月10日下午2時,「重走長征路」一行60家媒體,再次來到安順場渡口,這個著名的紅色聖地。強虜早已灰飛煙滅,河水依舊壯懷激烈氣吞萬里。

大渡河英雄懷古

安順場渡口在150多年間經歷了中國近代史上兩場最驚心動魄,並且對戰局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軍事行動:一是在紅軍強渡大渡河,成功甩掉國民黨追兵,為其順利北上鋪平道路;二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國最富傳奇色彩的少年英雄石達開,率軍在此渡河,因河水暴漲被阻於安順場近一個月,戰局急轉直下,石達開被清軍生擒。這場近代史上最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也隨之走向終結。

1935年,國民黨曾以石達開為例,宣傳紅軍會像太平軍一樣在安順場覆滅。太平軍覆滅時是農歷4月間,換算成陽歷就是5月,和紅軍抵達的時間一致。另外,紅軍也與太平軍一樣已征戰了過萬里,極度疲憊。但毛澤東並不以此為然,「時代不同了,我們也不同了。歷史不會重演。」

32歲的石達開在安順場被阻後,還天真地去找清軍談判。但42歲的毛澤東不同,不久前的遵義會議決議剛肯定了他在紅軍長期作戰中形成的基本方略。他准備好了,無論大渡河有多凶險,國民黨軍的裝備多精良,他都成竹在胸。

他成功了。以安順場為中心,毛澤東布置了兩條渡河線路,一支順利強渡安順場渡口,一支從小路沿江而上奪取瀘定橋。

由「神兵」組成的太平軍在大渡河一敗塗地。而在同樣條件下突破大渡河重圍的紅軍,在當地民眾在口耳相傳中,也超越了「神兵」被說成是「天兵天將」。

「傳奇」的故鄉

安順場所在的石棉縣,北上即是原西康省的首府雅安,西邊是涼山州、甘孜州,南邊是雲南、西藏,是內地通往民族地區的重要通道和過渡地帶,素有「民族走廊」之稱。

這個誕生傳奇的地方,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保持着紅軍渡江時的模樣:極天然,極險峻以及極偏僻。

前中顧委常委、川籍的老共產黨員李一氓曾在回憶錄中提到,1985年,美國著名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曾給他寫信,描述他當年在中國旅行,重走長征路的經歷。李一氓說,「他旅行的時候和我們在1935年長征時候的情況幾乎完全一樣。但是拿時間來說,前後相差五十年,實際情況無大變動……」

2013年蘆山地震,石棉縣也遭受沖擊。震後,該縣展開全力重新規劃新農村建設。石棉縣與川北相似,也是多山地,但又不像北面那麼多雨,相反日照極好,土質也不錯,因此農作物種類豐富,盛產水果。加上風景優美,遂大力度發展農旅產業。

自石棉縣沿線雅西(雅安到西昌)高速公路通車後,吸引了更多來自成都等地的游客,利用周末到此休閒。

在石棉縣城中心的賴寧廣場,記者們遭遇了一群在花壇台階上「排排坐」的老人。封面新聞的記者在與其中一位老人交談中得知,她們當中一些人來自附近的山區,由於年紀大了,走不了山路,就到縣城中養老。每天吃完中午飯,大家不約而同的到此「坐談」一直到晚飯時間再回家。

79歲的周婆婆告訴封面新聞的記者:「現在好噢,壩壩建起,樹子栽起。舒服。」(封面新聞記者何晞宇)

原標題:重走長征路再訪長征「傳奇」發源地大渡河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