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房價下調

鉅亨網新聞中心


“終于有自己的房子了!”日前剛剛買到一套經濟適用房的陳浩(化名)電話中的第一句話就忍不住向記者感嘆道。

28歲的陳浩目前在北京一所紡織研究所工作,結婚四年的他一直為房子發愁。最近,他在北京東五環附近買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小兩居經濟適用房。而此前,對于月薪才3000元的陳先生,買房似乎是個很遙遠的夢。

與大多數人相比,他算是幸運的,申請了幾年,終于在北京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而未來幾年,像陳先生這樣能住上保障性住房的人會越來越多。有消息稱,由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牽頭起草的全國房地產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有望在本月底形成初稿,并上報相關政府部門。

“未來幾年,保障性住房建設仍將是政府力推的重點工作。不過,保障性住房仍只能解決少部分人的住房問題,保障性住房與商品房兩大體系將會并存發展。不過,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保障性住房仍只是配角。”11月23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十二五”規劃加大保障房投入

如今京滬等一線城市的高房價令老百姓頭痛,為此普通民眾寄望“十二五”規劃能有所作為,能圓他們買房夢。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規劃建議全文已公布。根據中央對于“十二五”期間房地產行業規劃的建議,已明確了“強化各級政府職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給”的指導思想。可以看出,未來5年,各地政府均會加大力度實施保障房政策。

據了解,“十二五”北京將降低商品房比重,重點建設公租房。而深圳“十二五”期間保障房與商品房建設比例從“十一五”的2∶8大幅提高到4∶6。深圳將建保障房26.2萬套,比“十一五”多建10萬套。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特別是住房的保障尤為重要。‘十二五’規劃中,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力度。”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表示。

對于為何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力度,顧云昌表示,這次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力度,實際上是調整房地產產品的供應結構,為中央提出的“住有所居”這個目標而努力。

顧云昌同時補充道,“現在中國房地產的結構存在不合理,這個不合理主要是指保障性住房占比太低,目前能夠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占到總家庭戶數不到10%,也就是7%~8%,這樣的比例應該說是不高的,特別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恐怕需要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比例要高得多。”

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透露,“十二五”期間全國住房建設總量比較大,估計每年商品房建設大概在600萬套左右,保障性安居工程500萬套左右。

“‘十二五’期間的前三年任務會比較重,雖然2008年10月以來就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力度,但是‘功課’卻沒做好,至此要延續到‘十二五’期間來‘補課’。”楊紅旭也表示。另外,有專家還預計,“十二五”期間必須要將約3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欠賬還清。

事實上,1998年國家就出臺了經濟適用房政策,但真正對保障房的重視卻是2006年。2006年中央開始重視此事,要求各地建立廉租住房制度;2007年出臺“國24號文”,加強對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2008年提出“9000億安居工程投資計劃”;2009年制定約束性保障指標,并加快棚戶區改造;2010年出臺公共租賃住房政策,提出2012年使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3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全部享有住房保障。

照此發展,楊紅旭預計,至2015年末,全國6.6%左右的城鎮家庭可享有廉租住房,5%左右的家庭將享有經濟適用住房,5%~10%的家庭將從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改房政策中受益。“如果加上其它的財政補助(如貸款貼息和退稅)受益群體,則5~10年后,預期將有30%的城鎮家庭可能享受到住房保障。”楊紅旭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