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發芽,股指期貨抽穗,上市券商精耕創新業務"處女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30 08:15
上市券商半年報披露即將落幕,盡管試點時間不長,今年剛剛開閘的融資融券及股指期貨業務已經開始為券商貢獻利潤,四家上市券商從融資融券業務中獲得的利息收入約為2270.7萬元,股指期貨開啟力促券商系期貨公司經紀業務大幅增長。
初具規模的創新業務想象空間巨大,各家券商在半年報中都毫不掩飾地表示對創新業務未來業績貢獻的樂觀期待,為此一些尚未搭上創新班車的券商尚在苦心布局、不敢懈怠,積極申請相關資格,而另一些券商則為已開展的股指期貨業務大舉增加籌碼,以期獲取更多利潤。
融資融券嶄露頭角
自試點以來,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一直較為平靜,各家券商為融資融券業務預備的彈藥并未能全部派上用場,因此兩融業務對券商的業績貢獻尚不突出。
從上市券商中報來看,首批六家券商中有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光大證券及海通證券四家上市券商。
其中,自業務推出以來,中信證券市場份額一直保持領先,截至2010年6月30日,市場融資融券業務余額14.98億元,中信證券余額4.58億元,市場份額為30.57%。海通證券緊隨其后,市場份額16.1%、排名第2位;此外,該公司已核準130家營業部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授信額度10.3億元,累計信用交易量9.5億元,上半年實現融資融券利息收入123.6萬元。光大證券融資融券余額約占滬深交易所日均余額的13%,市場份額達15.02%,在第一批試點券商中排名第3。廣發證券期末融資融券開戶數340戶,融資余額1.29億元,實現利息收入77萬元。
根據上述中報信息,有分析人士初步估算上半年試點三個多月的時間里,這四家上市券商從融資融券業務中獲得的利息收入約為2270.7萬元,其中僅中信證券就有1892.2萬元,這一數字與券商動輒數億的業績貢獻相比并不突出,但已經顯示創新業務業績貢獻方面開始嶄露頭角。
對此,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認為,雖然融資融券對券商短期內業績貢獻幅度有限,但若考慮到客戶基礎和資本實力,融資融券規模效應顯現后將對公司業績的提升幅度非常明顯。
他表示,假設融資融券的市場規模在股票成交額的0.5%-1%之間,如按照融資融券業務市場規模為股票成交額的0.5%粗略測算,僅中信證券融資融券業務一年就將帶來超過20億元的收入,較09年業績提升6.27%。“隨著融資融券日均余額達到券商凈資本的20%-30%,融資融券業務對公司利潤提升度達到3.54%到5.31%之間,并逐步成為穩定的利潤來源。”
但目前,融資融券業務表現不溫不火,業界普遍認為,融資融券業務的進一步擴展一待試點范圍擴展,二待轉融通業務落地。民族證券分析師宋健表示,在轉融通開始之后,融資融券市場將同時活躍,無論市場漲跌,投資者都將有機會獲利,而信用杠桿將會對投資者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股指期貨貢獻發力
與表現并不突出的融資融券業務相比,火爆的股指期貨市場為券商IB業務帶來的收益暫時更為可觀。
目前,不少券商都擁有期貨公司,實力雄厚的上市券商更是不甘人后,中信證券擁有中證期貨、廣發證券擁有廣發期貨、華泰證券旗下長城偉業、宏源證券的宏源期貨和海通證券的海通期貨等等,這些期貨公司自股指期貨開閘后亦開始為券商貢獻利潤收入。從期貨公司業績來看,今年上半年,海通期貨市場份額13.94%,行業排名第4,實現營業收入1.17億元,凈利潤0.24億元。廣發期貨實現凈利潤0.34億元,光大期貨實現收入0.47億元。
盡管沒有單獨公布股指期貨的業績貢獻,但在期貨公司的業績貢獻中,股指期貨貢獻不可小視。股指期貨自推出以來,日交易額從一開始的600億元上升到了近期的2500億-3000億元,股指期貨交易額已經是股票現貨交易額的兩倍左右,明顯超出了其他市場的表現。光大證券就在中報中明確表示,正是因為股指期貨開啟,上半年公司期貨經紀業務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61.62%。光大證券預計,隨著股指期貨交易量進一步放大及券商逐漸利用期指進行套保,公司的股指期貨業務將在平抑自營業績波動的同時,實現盈利模式的轉變。
對此,宋健分析認為,由于股指期貨市場傭金戰同樣激烈,傭金率低,能給券商帶來的實際傭金收入還是難以和證券傭金收入相比。據測算,如果按照全年2500億元的日均成交額,全年61萬億元成交額計算,單邊傭金萬分之0.5的情況下,期貨公司單股指期貨業務的傭金收入總和為61億元。按照券商系期貨公司40%的市場份額,股指期貨給擁有IB業務資格的券商帶來的傭金收入為25億元,只相當于行業一個月傭金收入的四分之一。“按照萬分之0.5到萬分之一的傭金率水平,預計股指期貨業務貢獻收入合計25億元-50億元,占行業2009年利潤的2.5%-5%。期貨業務對部分券商影響大于其他券商,從我們測算來看,股指期貨業務對東北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國元證券的業績影響程度超過1%。”
苦心布局著眼未來
從中報來看,盡管創新業務對各家券商的業績貢獻了了,但這并沒有消退券商對未來前景的想象力。對于創新業務各家券商不敢懈怠。如上市券商國元證券在中報中披露,公司已向證監會申請第三批融資融券試點資格;股指期貨方面,報告期內,控股的國元期貨實現營業收入1037.30萬元,凈利潤17.09萬元,此外公司還收購了五礦海勤期貨以滿足IB業務申請資格。另外,2010年7月以來,中信證券對中證期貨有限公司增資1.5億元,為開展股指期貨業務增加籌碼。
券業苦心布局創新業務,背后意圖不難理解。中信證券在中報中稱,將在未來努力增加非通道業務收入,并提高公司買方業務能力,推進創新業務,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在中信證券看來,在營業網點競爭加劇、大型優質IPO項目資源逐漸減少的趨勢下,以提供通道式服務獲取代買賣傭金收入、承銷收入的盈利模式受到較大挑戰。未來公司將轉變傳統業務的盈利模式,大力開展財務顧問等非通道業務,充分利用傳統賣方業務優勢,增加收入來源。正基于上述考慮,公司還加大了對自營投資、直接股權投資業務等買方業務的投入,并在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產業基金等創新業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開拓。“努力轉變以傳統賣方業務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力爭把公司的資產優勢轉換為盈利優勢,提高公司整體盈利水平。”
融資融券業務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部分業務增量將在未來一定程度上彌補證券機構非信用交易收入下降的不利局面。券商勢必會更加注重挖掘創新業務的巨大潛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