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庫存化速度放緩 地產補庫存“失”大於“得”
鉅亨網新聞中心
由於銷售率的下降,地產庫存去化速度放緩的趨勢進一步加強,加之增值稅的嚴格執行,未來地產補庫存的動機不大,地產補庫存“失”大於“得”。
中國證券報5月31日刊登中證證券研究中心張泰欣的文章稱,從五月份主要城市地產庫存去化周期看,由于銷售率的下降,去化速度放緩的趨勢進一步加強。由于調控基調并未出現明顯改變,加之增值稅的嚴格執行,未來地產補庫存的動機不大,地產投資三季度回落的概率較大。
需求引發去庫存放緩
截至上周末,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重點城市的庫存去化速度分別為27周、9周、16周、67周和25周,其中杭州和深圳庫存去化速度明顯放緩。近三周來,一線城市的簽約面積普遍低迷。以京滬深穗四城市為例,5月份以來,周成交跌破百萬平米大關,平均為77萬平米,比4月份的平均水平萎縮了37%。
不過,同去年初比,目前一線城市可售面積萎縮量超過35%。我們認為,可售面積的減少除了與需求萎靡引發的供給不足有關,更重要的是在去年銷售火爆的情況下,開發商大幅度去庫存后,補庫存的行為還未有效跟進。在嚴控政策的基調下,開發商似乎并不急于填補庫存。從新盤推出的情況看,北京5月份為17個,與4月份比減少了近50%,雖然其他城市推盤量不一,但推盤面積的總量已基本處于下行通道。從龍頭地產商拿地的情況看,當月數目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調,已顯示出開發商對未來樓市的謹慎態度愈加強烈,以萬科為例,4月份其新增土地項目個數為2個,比3月份的6個和2月份的11個有了很大的回調。
綜合這些因素看,同08年補庫存的情形不同,需求是目前決定庫存的關鍵變量。在政策悲觀預期不改、調控從嚴繼續的背景下,需求很難有大的起色,我們維持今年二季度至三季度銷售平均增速25%的判斷,在需求低位盤整的狀態下,前期開工的項目可能會被動形成庫存,從而有可能形成市場的持續膠著。
補庫存“失”大于“得”
補庫存的行為可以逆周期而動,從而有可能為公司貢獻遠期的業績。09年一些重點城市在去庫存化的前期,也經歷了一小段短期的補庫存階段。但從目前的情況看,開發商如果逆市而動,可能的損失要更多。近日,國稅總局下發的《關于土地增值稅清算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計算和扣除加計等問題,我們認為,對增值稅征收力度的加強將從根本上打擊開發商捂盤囤地的行為,今年房地產市場不會有補庫存的情況。就目前而看,由于房價整體并未出現下行的態勢,在高房價下如果持續捂盤,坐待價漲,則會對公司財務能力在邊際上形成削弱。舉例而言,10萬平米的土地,每平米單價1,000元,按1億元成交,若在目前每平米價格漲到2,000元,土地重估價值為2億元,假設期間繳稅、建安費用等為3,000萬元,扣除項目為1.3億元,增值項目收益為7,000萬元,應采取的稅率為40%;而如果一個項目增值稅率接近50%,增值收益越多,被征收的部分也越多,開發商得不到更多收益,因而會加速銷售,提高供給。
對于土地儲備和開發面積較多的公司而言,如果不能及時銷售和施工,則未來將承擔較多的稅賦,并不能從地價房價上漲中得到更多的收益。我們認為,未來地產商會加速消化前期的庫存,放緩施工速度,謹慎新開工面積,如果政策基調不會改變,在僵持了兩個月左右后,開發商主動降價的過程會來得更快,通過以價換量來提前消化庫存,獲得穩定業績將可能是更多地產商的選擇。
(王彥彥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