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萬科本色
鉅亨網新聞中心
坐在我們面前的是把世界七大洲的主峰踩在腳下的人,他就是王石。
11月14日下午,北京難得的好天氣,與隔壁朝陽公園喧鬧的氣氛相比,北京萬科中心三樓會議室的氛圍則顯得十分幽靜。
一身休閑的打扮,略顯清瘦的臉龐,須發間開始顯露出斑白,在經歷了從企業家到探險家的轉變,以及2008年的那場風波之后,王石很淡定。他說,他對人生和企業的看法不一樣,承受力也不一樣,有些東西可能看得更淡,路走得可能就更寬一些。
“醒人”王石
“萬科不能承擔奢侈的支出”
在業內有這么一句玩笑話:不管王石同志身上有多少難處,最終總是能順利克服,回過頭想一想,一個把世界七大洲主峰踩在腳下的人,他的心態跟常人絕對不一樣。
王石是幸運的,資本市場20年給萬科帶來了很多發展機會;而萬科對證券市場的意義,也不僅在于“敢于吃螃蟹,勇于進行嘗試”,還在于其在長達20年多的經營過程中,在證券市場及房地產行業樹立了一個標桿。
“萬科發展到現在,就是一個證券市場的產物”,王石對此毫不諱言。正是20多年前的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正是通過在一次次擴股,才讓今天的中國股市誕生了萬科這樣的國有大型上市公司。如果沒有證券市場,萬科怎么可能資本擴張呢?
但讓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資本市場也賦予了與萬科同時代的企業相同的機會,然而,很多公司融到錢反而把企業搞壞了,萬科卻為何始終能保持高增長?
在深圳證監局局長張云東看來,這緣于王石的自我定位不一樣。萬科1988年公開發行股票,在發招股通函時用的是香港聯交所的上市標準,這不是監管者提的要求,因為當時沒有交易所,無所謂上市,更無所謂上市規則和上市標準,但王石給萬科定位就是香港聯交所的上市標準。因此,上市后的萬科做什么事情都是嚴格按規范來操作。
王石不無自豪地說,很多上市公司都很奇怪,為啥長期以來萬科只要一報材料,證監會就批得很快,幾乎不用補充什么材料就通過了。
公開發行前,萬科實際上是一個大雜燴的小企業,別看企業不大,分公司、子公司多達十幾家。1989年,萬科通過募集資金拿下威登別墅地塊,從而正式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1993年開始,萬科將大眾住宅開發確定為公司核心業務,期間盡管經歷了種種波折,但王石始終堅持萬科的專業化路線。
20多年來,萬科除了規模擴張之外,還給整個房地產行業帶來了理念的變化、文化的變化,并使得整個行業得到了提升。人們只要一提起萬科就知道這是一個很規范、很陽光、很透明的公司。它已經成為一張行業的名片。
王石認為,資本市場是講效率和規律的,資本市場要求萬科按資本配置的要求來發展,萬科也那樣做了,上市之后,除了自身的要求之外,法律條件和市場環境也要求萬科必須選擇這樣一條路徑。
然而,王石也曾“沖動”過。
有這樣一個例子,相當長一段時間民航航班不像現在這么多,而且經常晚點,于是王石和幾個朋友就開始想著合伙買商務機,“當時這個事已經進入探討階段,快操作了。”王石對記者坦言。
有一天,王石和法國里昂證券亞太市場的中國研究部門負責人李慧談起這件事,李慧當時就撂下一句話:“當你決定買商務機的這一天,就是我把萬科股票拋光的日子”。
李慧給出的理由很簡單,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是什么,你買商務機做什么用,況且你追求的就是成本優勢。“一句話就把我點醒了”,王石說,“購買商務機的事到此為止”。
從此,王石將“成本優勢”一直堅持到現在。
2010年,萬科的銷售額預計將超過1000億元,這時又有人主動上門推銷商務機,理由似乎更加充分:萬科更有錢了;有了商務機將會更有效率;現在很多人都買了,像張朝陽和趙本山;跨國公司進入500強的企業,有一半是有商務機的。
而王石的道理只有一個:如果買了商務機,萬科哪里還有成本優勢。除了成本,還有一個風格問題,不能習慣了這種奢侈的生活,私人有錢可以買,但萬科是上市公司。
正是這種堅持讓萬科與眾不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萬科的貨幣資金高達315億元,在當下很多房地產企業現金流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萬科卻做了“有錢人”。
“本色”王石
“第一次股權激勵,我們拿得太多了”
有時候的王石,又像是個謎一樣的人。
當年改制時,他反對持股拒絕當老板,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還留下了一句名言:“別墅會有的,但住著要舒心。”如今,萬科力推股權激勵,王石名下的股份數量,也已不是個小數目。對此,盡管外界猜測頗多,但對于其中的真實原因,王石很少公開回應。
這次,王石面對記者,出語“驚人”。
“萬科第一次股權激勵,我們拿得太多了。”
2006年,萬科推出了三年期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其中,僅2006年完成了預定目標,同時實施了股權激勵,王石獲得了500多萬股,這也是唯一的一期;2007年公司達成了業績考核指標,但股價卻未達標,導致行權無法進行,公司只得通過委托的信托機構出售原本用于激勵員工的股票;而2008年由于業績考核未達標,計劃也隨即終止。
這一事件在當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公司的股價很“受傷”。
王石透露,事后他們曾經做過自我總結,發現按照正常銷售,他們拿得太多了。他說,“不是我嫌錢多,而是確實多了,從分配比例上來說不應該是這個數。這是路徑選擇的問題,并不是說放棄了就顯得我很清高。”
前不久,萬科推出了新的股權激勵計劃,其中王石被授予660萬股。
顯然,王石并不拒絕財富。
他說,他個人的選擇和團隊的選擇不一樣。當然這不是說他已經很滿足了,他時常想的就是把市場蛋糕做大,也樂于看到團隊能從這塊蛋糕中分到最多。
據他透露,此次的股權激勵,機構和大股東一直在積極推動,管理層反而比較淡定,他們認為蛋糕做大了,面包會有的,別的并沒有多想。王石表示,目前這個方案,足以向外界傳達公司管理層的信心。
“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4%,凈利潤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對于在別人看來十分嚴格的考核標準,王石他們卻心中有數。王石放言:“萬科的基礎打得非常扎實,而且萬科的布局同行根本看不明白。所以說,這個標準并不是一個目標,而是萬科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
“淡者”王石
“已經有了淡出的‘五年計劃’”
如今的王石,可以用“瀟灑”來形容。除了探險之外,他還抽空觸了一下電,在深圳衛視推出了一檔《王石和他的朋友》的節目,過了一把主持人的癮。
今年虛歲已經60歲的王石,這些年“玩”登山、做形象大使、“串”主持人,企業家的角色已經很淡。
“未來五年,我將逐漸淡出。” 王石在這里用“淡出”傳遞“退休”的含義。
王石表示,他想用五年的時間進行調整,這五年中原則上不再接受關于企業經營本身的采訪,而是更多地參與社會上的公益活動,像萬科公益基金、環保等,畢竟這是很好的,他將把更多的精力轉向人生的第三個階段——教書。目前他已經受聘為香港一所大學的教授,教EMBA班。
王石打趣說,“當然我的價值不是因為我能講,而是由于我是萬科的董事長。”
王石的另外一個計劃是推廣賽艇,在他看來,現在中國是亞洲的賽艇強國,清華、北大都在搞賽艇比賽,萬科目前已經有了五只賽艇隊,因為賽艇體現的是一種團隊的精神。
但王石對萬科的留戀溢于言表。他認為,在20年過去之后,萬科真正利用資本市場才剛剛開始。在這一次的轉型當中,證券市場發揮的作用也才開始,接下來就是行業兼并,這留給任何一家房地產企業的空間都是很大的,未來必然形成幾家規模達到一定層次的房地產企業。而這一任務“將完全交由團隊去執行。”
“情趣”王石
“在珠峰上,左眼一度失明”
王石愛登山在圈內是出了名的。
在王石的計劃中,他原打算三次登上珠峰,然而,一次意外事件讓他放棄了第三次登珠峰計劃。
第二次登上珠峰后,王石和往常一樣準備拍一些照片。他的右眼原本不太好,所以他照相時是用左眼來看相框取景。然而,這一次當他閉上右眼后,發現啥也看不見,一開始還以為是相機壞了,結果換了一臺照樣看不清楚,這時他才意識到,相機沒有壞,壞了的是他的眼睛——他的左眼看不見了。
于是他們趕緊往下撤,等撤到峰底強行吸氧才有所恢復,雖然恢復得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看見東西了。事后想來,這次失明估計是在突擊頂峰的過程中缺氧造成的。
正是這次事件讓王石覺得該收手時還是要收一些。“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你在表演,就不要讓別人產生審美疲勞。可以一而再,不可再而三。”
另一方面,王石年紀也比較大了,在登珠峰過程中,家人總是擔驚受怕,“我不能太自私。”于是放棄了第三次登珠峰計劃。
盡管放棄了第三次登頂,但這并不意味著王石的探險生涯將會終結,對于接下來的探險嘗試,王石說,他會選擇帆船航海。
或許若干年以后,當萬科的王石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的時候,多了另一重身份——帆船航海玩家的王石又將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
即使到那時,他和萬科對于資本市場的意義仍是那么強烈。
采訪快結束時,記者還是忍不住問了王石一個很俗的問題:“登上珠峰那一刻是什么感覺?”王石的回答頗讓人意外:“沒有震撼,唯一的感覺就是疲憊,想下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