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科研支出僅佔GDP 0.75% 香港新晉嘆路難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2-21 10:07


图片说明

陳易希對數碼港提供的培育計劃讚不絕口。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香港首富李嘉誠私人創投基金維港投資1月初邀請近百名香港師生,到「創投之國」以色列交流考察,讓學生有機會見識到以色列年輕人因為國家的強制兵役制,在軍旅生活中接觸到前沿科技埋下科研種子,當兵練就個人獨立自信的性格,加上國家危難令年輕人有「科研救國」的情意結。當地資源貧乏及動盪的政局,更令其創科企業從一開始就放眼世界。

香港《文匯報》報導,以色列人口不足800萬,但科技成就非凡,從戰鬥機、手機Apps到農業灌溉技術,均在世界佔一席位,並吸引如維港投資等的創投基金支持。當地科研行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15%,與香港金融業的佔比(香港金融業佔GDP 16%)相若。以色列的科研支出佔GDP比例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甚至以4.4%高踞榜首,香港的科研支出僅佔GDP的0.75%,可見兩者的重視程度差別甚大。在2014年,以國的科研行業出現總值550億美元(約4263億港元)的收購,亦有18宗上市集資個案,集資金額高達98億美元(約760億港元)。

比較過香港及以色列政府在科研方面的策略及投入之後,記者是次邀請到一位香港科研新晉分享自身經歷,與大家探討創新科研於香港發展艱難的原因。關於這位新晉,宇宙中有一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會考12分語文「肥佬」但獲香港科技大學破格取錄,各界寄予厚望。他畢業後毅然放棄3萬元豐厚月薪自行創業。他,就是香港首位「星之子」陳易希。

陳易希甫畢業即創立Bull.B Tech,專門發展B2B及O2O業務,當初曾定下「3年內賺300萬元」的目標。公司至今開業兩年多,陳易希笑言已忘記具體數字,「只記得今年要交很多稅,必定超過300萬元」。這樣看來,Bull.B Tech的發展相當成功,但在採訪過程中,陳易希亦坦言香港目前的社會及政策環境,對創新科研發展而言,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图片说明

香港的科研產業發展嚴重側重於軟件方面。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訪問伊始,陳易希便興致勃勃介紹自己的經歷及其公司產品,散發著對科研的熱情。不過談到於香港開設科研公司時,陳氏立即面有難色,坦言香港科研的Startup之路不好走,最主要是由於市場支援不足,以及香港的科研文化與世界有一段距離,令香港的科研產業難以茁壯成長。

大部分香港科研企業有北望神州的打算,但陳易希稱內地與香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所以科研企業要進入內地,需視乎老闆有沒有心去融入當地文化。香港只有700萬人口,若然當中有一成人會用你的App,亦只有約70萬用戶,即使能常駐App使用排行榜首位,使用率仍然不高。

對比其他國家的科研產品,例如WhatsApp、Facebook等,由於美國市場龐大,且屬於文化輸出國,與很多國家的文化相近,令其科研企業很容易就可以向外發展。香港中西文化匯聚,一向容易接受他方文化,並同時保持自身傳統,陳易希直言這種環境令香港科研產業「易入難出」,文化成為一個很難衝破的界限。

雖如陳易希所言,「機會要由自己創造」,但要走上成功之路,能否遇上伯樂非常重要。事實上,香港有大量初創基金,Bull.B Tech亦曾遇過很多人上門查詢,但陳易希始終覺得其開價對比全球的科研企業還是太少。陳歸咎於香港的科研環境不足以支持產業良好發展,投資者寧可投資房地產及金融業換取更穩定的回報,卻不願意孤注一擲把資金投放於高風險的初創企業,即使日後回報可能有數百倍甚至數億倍。

陳易希稱自己公司曾有創投基金表示希望注資,但金額只有幾十萬元,與外地有一定差距,所以最終拒絕了。

不過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科研發展缺少的從來不是錢,陳易希亦一再強調科研企業需要的不僅是錢,還要有人脈、設備、資源等。

不少業界人士亦對香港的科研發展有意見,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達出與陳易希相同的意見,稱香港並不缺乏錢,但整個行業的發展卻出現一定程度的不均衡。

例如香港的科研產業發展嚴重側重於軟件方面,例如GoGoVan、OpenRice等全部屬應用程式或網站,即使當初以硬件發明得獎的陳氏,最終亦只能走上軟件開發之路。

方保僑表示,的確發展軟件對於土地供應緊絀的香港有利,但沒有硬件配合,整個產業始終不能平衡發展。他引用台灣為例,台灣就是一個軟硬件並行的地方,所以科研產業能夠達到國際水平。(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黃金耀指,曾有不少學生有意創業投身科研。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雖然香港科研路難行,但其實不乏科研人才,陳易希指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可能是唯一一個培訓科研人才的組織,曾為香港培育多名「星之子」及「星之女」。不過陳易希指該協會於籌集資金上一直遇上很大的困難,若該協會為外國組織,相信早已成名,中心總監黃金耀更會成為知名伯樂。

早前李嘉誠私人創投基金維港投資舉行一個到以色列的科研考察團,新一代文化協會在邀請之列,其推薦邀請的10位中學生當中,大部分曾於國際上屢獲獎項,包括年僅16歲的「星之女」簡泳怡。簡泳怡在2013年以一張用澱粉製成的環保透氣藥布,獲得多項大獎。

簡泳怡接受訪問時表示,在旅程中參觀了以色列的初創企業,眼界大開。但問及將來會否繼續投身於科研發展時,她坦言會選理科,但未有透露日後的路向。這或許正正反映香港科研的問題:香港有大量科研人才,但這些人才鮮有投身科研產業。

黃金耀在接受訪問時亦指,自己曾有不少學生有意創業投身科研,可惜最終怕失敗,抑或缺乏足夠資源,惟有放棄理想。對比以色列鼓勵及寬容失敗,香港社會對科研存在大量批評,若然社會能夠更坦誠接受失敗、減少批評,對香港任何的產業發展實在百利而無一害。

图片说明

方保僑認為,政府應「不問成本」帶頭投資創科。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既然香港科研面對如斯困境,科研產業又如何突圍呢?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直言,這個始終是政府的責任,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對產業發展事在必行。因為既能凸顯科研產業的重要,亦可向投資者顯示香港對科研產業的重視。

早於1998年,政府就設立資訊科技及廣播局統一處理資訊科技、廣播等工作。為凸顯創新科技作為六大產業之一的重視,前特首董建華於2002年把工商局和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合併成工商及科技局,不過於2007年決策局重組就以代表商務發展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取代,或許這正正反映科研從業者的悲歌。

方保僑認為沒有專職的政府部門,是香港不能吸引外地科技公司將研發部門設於香港的主因,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可令外地科研企業有更大信心。雖然Facebook等大型科研企業均有在香港設立辦公室,但鮮將研發部門設於香港,他又指當年Google最終決定不在香港設立資訊中心時,有可能是因為認為自己不受重視。

所以方氏認為,政府應利用創新及科技局「不問成本」帶頭投資,才可帶動香港的科研發展。畢業不足3年的陳易希,相信正是港府期望扶持的目標群組,他坦言3年前自己亦曾接觸過創新及科研基金,但要得到基金支持十之八九須與大學合作,所以未必適合創業之用。

至於數碼港提供的培育計劃,陳易希讚不絕口,因數碼港會提供各方面的援助,包括辦公室、科研社區,以至聘請人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資助。不過,陳易希承認資助「永遠不夠」,目前最缺乏的並不是資金,需要的是一個科研社區,甚至一些良師益友(Mentor)分享個人經驗。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