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9年旅游經濟保持較快增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26 12:07
安徽09年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24億人次,同比增長23.38%;旅游總收入達到908.90億元,同比增長23.30%,各項經濟指標全部超額完成全年預定目標任務。
國家旅游局網站1月25日消息,2009年,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安徽省旅游行業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旅游局的總體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瞄準中部前列、力求爭先進位”大局和“抓三保、趕兩湖、超萬億”目標,危中尋機,攻堅克難,著力推進,重點突破,安徽省旅游經濟總體保持了較快的增長,為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24億人次,同比增長23.38%;旅游總收入達到908.90億元,同比增長23.30%。相當于全省GDP的9.04%,比上年增加0.73個百分點。各項經濟指標全部超額完成全年預定目標任務。
一、2009年度旅游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入境旅游穩定增長。2009年,安徽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56.2萬人次,同比增長18.22%;旅游外匯收入6.64億美元(含旅游商品創匯數),同比增長22.32%。
從客源結構上分析。港澳臺游客市場份額增長,外國游客市場份額下降,港澳臺與外國人客源結構由2008年31.25:66.75到2009年的37.41:62.59,港澳臺游客比重增加了6.16個百分點。其中,全省接待臺灣游客33.15萬人次,同比增長33.77%,占入境旅游者比重21.23%;香港游客20.54萬人次,同比增長51.48%,占入境旅游者比重13.16%;澳門游客4.72萬人次,同比增長61.01%,占入境旅游者比重3.02%;接待外國游客97.75萬人次,同比增長7.63%。
從客源國市場上分析。洲際客源市場四升一降,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客源市場增長,亞洲客源市場有所下降。全年接待亞洲游客60.43萬人次,同比下降5.37%。其中,韓國游客35.96萬人次,同比下降13.47%;日本游客11.29萬人次,同比增長3.69%;新加坡游客4.03萬人次,同比增長82.37%。亞洲游客在我省入境市場中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48.35%下降到2009年的38.70%,下降了9.65個百分點。歐洲市場增勢明顯,全年接待歐洲游客18.84萬人次,同比增長35.50%。其中,法國游客4.43萬人次,同比增長57.96%;英國游客3.69萬人次,同比增長23.98%;德國游客4.11萬人次,同比增長30.71%;俄羅斯游客1.69萬人次,同比增長49.53%。美洲市場增長平穩,全年接待美洲游客10.97萬人次,同比增長15.47%,其中美國游客8.43萬人次,同比增長11.42%。歐美游客在入境市場中所占的比重由2008年的17.73%增加到2009年的19.10%,增加了1.37個百分點。
(二)國內旅游增勢明顯。2009年,安徽省全年接待國內游客首次突破億人次大關,達到1.23億人次,同比增長23.44%。其中,過夜游客8,366.94萬人次,同比增長13.5%,一日游游客3,901.2萬人次,同比增長52.01%;國內旅游收入863.78億元,同比增長23.36%,其中,過夜旅游收入698.31億元,同比增長15.94%,一日游旅游收入165.47億元,同比增長68.95%。從國內游客結構上看,過夜游客與上年相比,增勢放緩,增幅比上年下降了4.48個百分點,過夜游客占國內游客的比重68.20%,比上年減少5.98個百分點;一日游游客占國內游客比重31.8%,與上年同比,所占游客比重比上年增加了5.98個百分點。
(三)重點景區業績顯著。2009年,安徽省重點監測的53家旅游景區(點)全年接待游客4366.52萬人次,同比增長17.32%,累計門票收入14.34億元,同比增長11.51%。接待人數超過百萬人次的有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方特歡樂世界等12個景區,其中,九華山、黃山、方特歡樂世界、天柱山4個景區全年接待游客分別為310萬人次、235.62萬人次、200.22萬人次和166.68萬人次,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13.82%、5.0%、10.84%和18.2%,4個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912.52萬人次,占53個重點監測景區的比重20.9%。門票收入超過兩千萬的有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方特歡樂世界等12個景區,其中黃山、方特歡樂世界、九華山、天柱山4個景區全年門票收入分別為4.05億元、2.69億元、2.39億元和5,579.59萬元,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2.56%、13.2%、21.99%和11%,4個景區累計門票收入9.69億元,占53個重點監測景區門票收入的比重達67.56%。
(四)休假制度拉動明顯。2009年,黃金周和小長假期間共接待游客4,094.93萬人次,同比增長26.15%,占全年旅游接待總人數的32.96%,其中過夜旅游者886.65萬人次,同比增長25.03%,一日游游客3,208.25萬人次,同比增長26.53%;旅游總收入達到105.81億元,同比增長33.92%,占全年旅游總收入的11.64%。其中,兩個黃金周期間共接待游客2,377.54萬人次,同比增長34.35%,占全年旅游接待總人數的19.14%,其中過夜旅游者515.57萬人次,同比增長34.37%,一日游游客1,861.97萬人次,同比增長34.36%;旅游總收入達到64.51億元,同比增長47.29%,占全年旅游總收入的7.10%。四個小長假期間共接待游客1,717.39萬人次,同比增長16.32%,占全年旅游接待總人數的13.82%,其中過夜旅游者371.08萬人次,同比增長14.01%,一日游游客1,346.28萬人次,同比增長17.11%;旅游總收入達到41.30億元,同比增長17.29%,占全年旅游總收入的4.54%。黃金周和小長假近一個月的休假時間,接待游客量已經超過全年接待量的三成,顯示出休假制度的巨大拉動效應。
(五)區域發展趨于平衡。從旅游三個板塊上分析。大皖南板塊累計接待入境游客120.82萬人次,同比增長14.83%,落后于全省平均同比增長3.39個百分點,所占比重為77.37%,下降了2.28個百分點;接待國內游客4,808.02萬人次,同比增長29.37%,所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7.4%提高到2009年的39.2%,增加了1.8個百分點;國內旅游收入382.7億元,同比增長22.35%,所占全省比重為44.31%;旅游總收入409.63億元,同比增長22.35%,所占全省比重為45.40%。合肥經濟圈板塊累計接待入境游客29.52萬人次,同比增長34.48%,高于全省平均同比增長16.26個百分點,所占比重為18.90%,上升了2.29個百分點;接待國內游客4,609.01萬人次,同比增長19.36%;國內旅游收入354.25億元,同比增長25.79%,高于全省平均同比增長2.43個百分點,所占比重為41.01%,上升了0.79個百分點;旅游總收入364.04億元,同比增長25.94%,高于全省平均同比增長2.53個百分點,所占比重為40.35%,上升了0.81百分點。新皖北板塊累計接待入境游客5.82萬人次,同比增長18.13%,所占比重為3.73%;接待國內游客2,851.11萬人次,同比增長20.79%,所占全省比重23.24%;國內旅游收入126.84億元,同比增長19.84%,所占全省比重為14.68%。旅游總收入128.60億元,同比增長19.88%,所占全省比重為14.25%。
從各市接待入境游客分析。超過萬人次的有黃山、池州、合肥、蕪湖、滁州、安慶、馬鞍山、宣城、蚌埠、巢湖、淮南、銅陵和六安等十三個市,其中黃山、池州和合肥三個市接待入境游客超過十萬人次,黃山市接待入境游客依然占據全省半壁江山,全年接待入境游客87.71萬人次,超過全省其他市的接待量總和,占全省累計接待量的56.17%。旅游外匯收入超過千萬美元的有黃山、合肥、池州、馬鞍山、蕪湖、安慶和滁州等七個市,其中黃山和合肥旅游外匯收入過億美元。
從各市接待國內游客分析。接待人數超過500萬人次的有合肥、黃山、安慶、池州、蚌埠、蕪湖、宣城、馬鞍山、淮南和滁州十個市,其中合肥、黃山、安慶和池州四個市接待人數超過千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超過30億元的有合肥、黃山、安慶、池州、蕪湖、宣城、六安和滁州八個市,其中合肥和黃山收入過百億元。亳州、黃山、合肥、池州、馬鞍山、安慶、宣城、滁州、蕪湖和淮南十個市國內游客接待人數同比增長超過20%,亳州、淮南、合肥、池州、六安、安慶、蚌埠、蕪湖、宿州和黃山十個市國內旅游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
從各市旅游總收入分析。超過30億元的有合肥、黃山、安慶、池州、蕪湖、宣城、六安和滁州八個市,其中合肥和黃山收入過百億元,分別為172.78億元和171.15億元。亳州、淮南、合肥、池州、六安、安慶、蚌埠、宿州、蕪湖、黃山和馬鞍山等11個市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
二、2009年旅游經濟宏觀因素分析
2009年,安徽省旅游業在面對金融危機等沖擊下旅游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不利形勢,取得了平穩較快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原因:
一、宏觀發展環境不斷優化。2009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分析、準確判斷、果斷決策、從容應對,制定一系列政策,采取各項措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努力化挑戰為機遇,有效遏止了經濟增長明顯下滑態勢,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在國家實施應對危機、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戰略中,國務院出臺了《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對旅游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各級黨委政府不斷通過制度創新優化旅游經濟運行環境,旅游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旅游已經成為擴大內需的重點產業之一。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為我省旅游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一是加大支持和激勵。全省返還旅行社質量保證金5,500萬元,解決了部分旅行社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境。出臺了旅游促銷獎勵政策并建立專項資金,提高了旅游企業開發市場的積極性。按照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扶優扶強原則,下撥省旅游發展資金近3,000萬元,重點支持十幾個大型旅游項目建設。同時向上爭取中央新增投資資金2,000萬元,紅色旅游國債項目3,780萬元,國家旅游發展資金1,620萬元,定向支持重點旅游項目,各地也支持旅游發展投入了各類資金。二是推進聯合和讓利。各級旅游部門指導和引導各類旅游企業采取抱團取暖、合作營銷、旅商聯合、社區促銷、讓利促銷、優惠門票價格、調整團隊數字、派發旅游年卡手段,降低支出成本,形成了組合優勢,鞏固和擴大旅游市場份額。
三、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堅持把調整旅游產業結構,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作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任務,在推進區域結構、要素結構調整和產業素質升級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啟動一批重要旅游規劃編制。在國家旅游局指導下,安徽省旅游總體規劃修編、“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全省旅游產業創新規劃以及皖北、合肥經濟圈、皖南國際旅游示范區等一系列規劃的修編或編制已經啟動。二是大力推進皖北旅游升溫發展。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關于推動皖北旅游盡快突破的重要指示精神,省旅游局主要領導利用10天時間深入皖北調研旅游,先后舉行會談和座談20場次,對話皖北各市縣黨政領導,問計皖北旅游行業和各界專家學者,形成了皖北旅游發展調研報告,進一步理清了皖北旅游發展的思路、目標、措施,明確了推進方略和各方責任。舉辦了“皖北風?百團萬人游皖北”大型營銷活動,有效啟動、激活了皖北周邊和近程、本地客源市場,也為今后做大做熱皖北旅游市場積累了經驗。專題舉辦了由市、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主要涉旅部門負責同志和旅游行業參加的皖北旅游發展培訓班、皖北鄉村旅游發展論壇,提高了領導和旅游部門推進旅游工作的能力。三是堅持以標準化引領產業素質提升。天柱山、西遞宏村景區創5A有力推進,17家旅游景區通過國家4A旅游景區驗收;新增旅游星級飯店21家,其中新增五星級飯店3家、四星級飯店8家,打破了我省4年來沒有新增五星飯店的局面;新增旅游星級餐飲14家、綠色旅游飯店20家;新批旅行社60家。
四、強化旅游項目開發建設。堅持把旅游項目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大力實施旅游項目牽動戰略。一是強化旅游項目基礎工作。省和各市及重點旅游縣區旅游項目庫建設加快推進,不少市縣制定了旅游項目庫建設與管理辦法。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要求,策劃論證和篩選儲備一批旅游項目。截至目前,項目庫已收錄全省各類旅游項目1522項,累計總投資達5,336億元。其中前期儲備項目563項、前期工作項目252項、新開工項目266項、續建項目308項、建成項目133項。在建項目(含當年建成項目)累計總投資1,369億元,其中2009年度完成投資163億元,重點推進省“861”旅游項目建設。二是強化旅游項目招商引資。先后在廈門、天津、北京、浙江等地舉辦了四場大規模旅游項目招商會,推出重點旅游項目65個,總投資額573.4億元,累計達成意向項目4個,意向投資額100余億元,為今后旅游業發展積攢了后勁。三是強化旅游項目管理服務。初步建立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務實高效的旅游項目工作機制,貼近項目抓跟蹤服務,推動在建的快建、建成的盡快運營。黃山區芙蓉谷、當涂甄山生態園、績溪太極胡村等旅游景區,兩淮豪生、泓瑞金陵、口子國際等10家高檔飯店投入運營,形成新的增長點。
五、加強適銷旅游產品配套。圍繞增加游客數量,延長逗留時間,提高消費水平,加強適銷對路產品開發和旅游要素配套,形成一批滿足人性化、多元化、特色化要求的旅游消費新熱點。一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調整和充實了有關創建標準,形成省級旅游強縣、旅游鄉鎮、農家樂創建標準,編制了全省鄉村行動計劃和鄉村旅游指南。中法鄉村旅游合作項目已經啟動,全國特色旅游小城鎮和省級旅游鄉鎮創建工作扎實推進,“農家樂”旅游蓬勃發展。二是強化適銷產品線路策劃組裝。圍繞金融危機條件下游客出游新特點,各地調整思路,整合資源,推出了諸如休閑體驗游、周末假日游、周邊近程游、商務會務游、假期親子游、常年銀發游、自駕自助游等具有比較優勢明顯的中短程旅游產品,有效迎合和滿足了市場需求。在此基礎上,全省集中推出了“八條精品旅游線路”。三是著力推進薄弱要素發展。開展文旅游結合系列活動,策劃了一批徽文化旅游產品,黃梅戲、花鼓燈等文藝演出進景區、進飯店活動深入開展,大型多媒體歌舞《徽韻》和以黃梅戲為主、徽京黃結合等富有安徽特色旅游演藝節目已在黃山實現常態化演出。創意和征集了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編制了安徽旅游商品圖冊;建立了安徽旅游商品網站;聯手中部舉辦商品博覽交易會和蕪湖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借2009年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加大我省旅游商品宣傳推介力度,有效促進了我省旅游商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六、加大旅游宣傳營銷力度。圍繞搶占和擴大市場,堅持用創新的思路,加大旅游宣傳營銷力度。一是省市聯動抓旅游節慶。成功組織了紀念鄧小平同志“黃山談話”三十周年6場重大活動,11場專題活動和若干項呼應活動。通過這次“紀念活動”,進一步深化了各級對鄧小平旅游經濟思想的認識,展示了安徽旅游的發展成就和發展潛力,拓展了安徽旅游對外開放和合作發展空間,也提振了全省上下加快旅游發展的精氣神,取得了多方面的豐碩成果,特別是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流媒體和省內“兩臺一報”及其他各平面媒體、網絡媒體都在顯著位置進行了大篇幅、專題式、連續性報道,充分提升了安徽旅游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舉辦了首屆中國(安徽)國際酒店用品及設備博覽會,同時,聯合和支持各市縣策劃和舉辦活動近300場次,強化了宣傳,擴大了影響。二是整合力量抓旅游航線。省里設立5,000萬元專項資金,合肥、黃山、安慶配套5,000萬元,共同開辟和培育重點國際國內旅游航線。合黃航班韓國至我省直航線正式開通,我省列為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第二批開放區域,合肥機場被新增為臺灣直航點。三是政企聯手抓旅游宣傳。按照1:1比例拼盤資金500余萬元,在央視一、四和新聞頻道、旅游衛視以及《今日中國》等重點媒體上連續投放旅游宣傳廣告;同時,借助“網絡媒體看安徽”、“全國百城旅游宣傳周”、“生態旅游網絡宣傳推廣”等系列活動,深入推進網絡宣傳。四是突出重點市場抓營銷。圍繞深挖港臺市場、穩住東南亞市場、拓展歐美市場、大洋洲市場,先后赴境外主要客源市場開展了10多場次宣傳促銷活動,特別是組團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旅游展,向臺灣旅游界、新聞界和民眾成功推介安徽旅游產品,產生良好效果,保證了入境游客的穩步增長。國內市場重點面向長三角、京津唐和周邊市場,組織100多次旅游推介活動,舉辦了“安徽人游安徽”活動,促進國內旅游的快速發展。五是區域合作取得新進展。成功舉辦了泛長三角區域旅游發展論壇,推進泛長三角區域旅游一體化,共建中國旅游業新增長極達成諸多共識,以承接和服務上海世博會旅游為主要內容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有序展開。組織開展了魯蘇皖紅色旅游區域合作活動,簽署《魯蘇皖紅色旅游區聯合宣言》,區域紅色旅游開發、市場開發邁出關鍵步伐。
七、加強旅游市場管理規范。貫徹國家和省加強質量建設的各項部署,大力實施“安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計劃”。一是加強了旅游市場監管。旅游景區、旅游飯店、旅行社分等定級深入推進,制定了《旅游服務質量明查暗訪規定》,建立健全了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信息庫;開通了安徽旅游誠信網,開辟了網上監督的新渠道;“12301”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全省旅游誠信評價機制和旅游質量監督體系進一步完善。二是加強了旅游安全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工作體系、責任體系,修訂印發了《旅游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開展了4次全省性的旅游安全大檢查,全年全省未發生重大旅游責任事故。三是推進依法治旅工作。組織開展了旅游執法人員培訓班,提高了執法人員素質。圍繞宣傳貫徹新的《旅行社條例》,舉辦3期全省旅行社和旅行社管理人員輪訓班,同時依法加大了對“虛假廣告、欺客宰客、質價不符”擾亂市場秩序行為打擊力度,有力地凈化了旅游市場環境。
(王敏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