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仍是隱形炸彈
鉅亨網新聞中心
雖然大小非解禁的高峰已隨2009年的逝去而消除,但由于今年股市不如去年,大小非解禁股遭遇減持的可能性更高,這枚“隱形炸彈”仍然讓眾多敏感的股民異常不安。
根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本周滬深兩市有26家上市公司共計約47.17億股的限售股到期解禁,較上周的解禁量上升227.34%。按上周五收盤價計,本周解禁股份數合計總市值約為481億元,較上周增加85.11%。
同時,本周解禁市值最大的前3只股票分別為唐鋼股份140.7億元、渝開發62.41億元和三鋼閩光56.52億元。其中,包括三鋼閩光、晉億實業、萬好萬家等7只個股將在本周實現全流通。
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今年以來,A股的擴容壓力幾乎每周都在持續,本周雖然沒有特別大的新股擴容壓力,但由于市場對股指未來表現不容樂觀,大小非減持套現的可能性也在加碼。這些壓力綜合在一起輪番攻擊A股,即使有一丁點的反彈也可能被打壓下來。”
而從統計數據來看,盡管大小非解禁的規模正在逐步遞減,但減持的壓力并沒有隨其一起下降。根據Wind統計顯示,大小非解禁始自2006年6月三一重工,解禁股數逐年提高,2009年達到2000.44億股的峰值,從2010年起逐年減少,2016年8月人福科技將成為大小非解禁最后一單。
根據市場人士統計,1月以來減持的股份中,有1.1億股是通過大宗交易平臺進行的,減持占比高達88%,參考市值可能在13.55億元。而被要求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個人減持行徑也是不跌反升。1月以來,有恒寶股份、利歐股份、ST賢成、國脈科技、水晶光電和金證股份6家公司的7名個人股東進行了減持,累計減持的規模接近2200萬股,參考市值在2.8億元左右。
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大小非減持套現與市場行情和月份都有關聯。一般臨近年底或者春節前夕,減持套現的比例相對較高,而股指沖高減持量也會相對較高。目前,國內大部分機構均不看好后市表現,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股指短暫沖高反彈,很可能為大小非減持提供了“溫床”。投資者應對有解禁需求的個股出現的異常波動提高警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