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從未動搖
鉅亨網新聞中心
發改委專家張燕生表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從未動搖,因為中國下一步經濟的國際化,以及下一步所有的改革都需要人民幣匯率更加彈性和浮動。
據中新社5月27日報道,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27日在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十一期“經濟每月談”主題的答記者問環節中表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從未動搖。
張燕生表示首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中國從來都堅定不移的。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是很有用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從1994年以來,如果說中間發生了停頓,主要是1995、1996年的高通脹以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使我們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進程受到中斷,但他個人認為這個方向從來沒有動搖過,因為中國下一步經濟的國際化,以及下一步所有的改革都需要人民幣匯率更加彈性和浮動。?
張燕生表示,第二點:“2005年7月21日以來形成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我個人覺得也就是在危機的時候盯住美元,美國有一個很好的金融學者麥金農,他說長期來看美元是不穩定的,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決定了它在危機時有一個避風港的功能。因此你會發現歐元出問題,歐洲的債務危機出問題,這種不可預計的變化,盯住美元實際上是好的規避風險的機制。”
張燕生表示,對人民幣匯率改革,我們國家強調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的原則是非常正確,原因很簡單,也就是2007年、2008年人民幣形成機制改革推進的時候,我們發現如果一年人民幣匯率升值3個點、5個點、6個點,企業實際上是可以通過它的能力承受和化解的。但這個條件是不能夠有2007年、2008年全球性的油價飆升、糧價飆升、資源價飆升。因為對企業來講,化解3?5個點的升值,如果加上油價飆升、糧價飆升、資源價飆升,可能整個的宏觀稅負和成本上升的幅度就會太大。
(袁甲峰?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