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者來台推廣先運動、再讀書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9-30 21:28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可能是一項嚴重誤解的刻板印象,《運動改造大腦》一書的作者: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約翰‧瑞提」醫師今天應邀來台,將發表系列的演講,推廣運動的好處。透過美國一連串的研究顯示,適當的運動可以同時提高智商(IQ)及穩定情緒(EQ),甚至舒緩憂鬱等現代人的文明病。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約翰醫生表示:運動也應該均衡,不要過猶不及,他呼籲所有的宅男宅女:放下電動,關掉電腦,去運動。教育部體育司表示:將考慮仿效約翰醫生所推廣,在國內試辦「第零節體育課」:也就是在每天上課之前,安排學生劇烈運動。(彭群弼報導)
台灣中小學的體育課程安排,從來沒有學校安排在早上第一節,因為一大早,大家精神好,應該好好上課學習。不過,美國卻有一所高中徹底顛覆這樣的想法,利用早上尚未開始正式課程的「第零節」,要求睡眼惺忪的高中生們,先進行「最大心肺功能」強度的運動之後,隨即第一堂課立即安排最困難的課程。結果顯示:學生不但沒有在課堂上打瞌睡,反而比一般正常的學生,有更加的學習效果,全面實施之後,學習測驗的成就表現也高於一般高中生。
發掘相關個案,主張運動可以提升智商,運動可以幫助情緒,出版《運動改造大腦》一書的作者: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約翰‧瑞提醫師本週應邀來台,發表五場演說。推廣:運動不但健康,運動更可以變聰明的新觀念。
鑽研精神醫學的約翰醫師指出,每週三次到四次,每次都到達出汗,心跳130下,持續半小時的運動,特別是肢體動作比較繁複,例如有氧或跳舞等運動,有助於刺激大腦功能,釋放身心壓力的效果,甚至比起沒有做運動的人變得更聰明,一舉顛覆了國人傳統認為「四肢發達,頭躺簡單」的刻板印象。
約翰醫師表示,人類發展的歷程,一開始為了求生存,找食物,可能一天要走十幾公里的路,但現代人越來越少運動,一坐就是一整天,文明病才會纏著不放,特別是各國都發現青少年罹患憂鬱症或情緒失調的比例越來越高,運動則是可以一口氣解決心智與情緒的良方。台灣健康運動聯盟理事長、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也以自身的經驗強調:喜歡運動,常運動,絕對不是變笨,而是更聰明。
教育部體育司表示:將參考國外的經驗,在國內推廣學校進行「第零節」的體育課。比對一般生在學習上的差異,做為未來推廣的參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