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調整動力仍強烈,難有持續性行情

鉅亨網新聞中心


A股市場經過半年的調整,即將進入下半年時間周期。盡管歷史上有“五窮、六絕、七翻身”的運行軌跡,但從A股市場目前的價、量、時、空與基本面的變化來看,其進入長期熊市的運行概率較大。

從目前A股的基本面來看,我們認為三方面已經顯示其難有大的持續性行情,其調整的動力仍然強烈。

首先,從市場主流行業來看,其經營業績正在從景氣高峰回落的情況非常明顯。比如銀行、地產、有色等行業都走過了一個完整的上升周期并正在或已在向下行周期轉變。去年年底,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上市公司的業績增幅會在25%以上,但隨著市場的迭創新低與整個經濟環境的變化,這種樂觀的預期正逐漸讓位于悲觀的預期。研究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正式結束,在未來的長時期中,中國經濟將進入中速甚至低速增長期。國內機構都大幅下調了今年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從原來的25%下調到15%。目前軌跡信號如果出現繼續真實體現,那么A股目前及動態PE將水漲船高,風險加大。

其次,高PE發行帶來的泡沫化回歸不可避免。去年六月IPO重啟以來所形成的天量大小非又都到了逐步解禁的時期;新股發行的大規模提速和各類企業高價發行所帶來的市場失血正在逐漸明顯,而中國股市所特有的“圈錢”功能也正在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從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的28個月時間里,A股共計新發的股票也只不過269只,而此次由2009年6月18日至今年6月18日282只新股的發行僅用了12個月的時間。從其發行模式來與定價來看,高PE泡沫化特征明顯。對比國際市場來看,美國NASDK創業板在6000點時,其平均PE不過是60倍左右,目前維持在18倍PE水平,而我國創業板直接發行就高達50-100倍PE,可以說經歷了大躍進及拔苗助長的時間周期后,其個股基本面回歸的市場化修正不可避免。


最后,從外圍基本面因素來看,不確定性風險較大。美國依靠其自身的特殊市場機制暫時化解了金融危機,雖然承擔了法律風險與道德風險,但卻避免了更大的經濟風險。歐洲的機制卻正好相反,在美國能使用的手段在歐洲都難以行得通,歐元區本身在制度設計上的重大缺陷遠非一朝一夕所能彌補。索羅斯在6月15日已經放言,歐元區在明年將爆發更嚴重的經濟衰退;惠譽國際等評級機構認為歐元區的經濟衰退正在由可能變成現實。由于歐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已經由最初的18%上升到了2009年的27.8%,而中國又是歐元的最大持有國,其數量占到了中國外匯儲備的30%左右,因此無論是歐元的暴跌還是歐元區的解體,都將給中國經濟在出口、貿易等方面帶來重大影響。

從市場層面來看,由于A股深層次矛盾的不斷加深,市場參與者越來越少,也可能表明市場信心受到打擊后的一種內在調整動力增強。近期滬市成交量從800多億、700多億、600多億一路萎縮,至上周四、周五的極致——521億、527億。這可是2008年12月1820點時的地量,也是去年8月份3478點以來的地量。研究認為不能簡單的量縮低部的出現判斷,從市場層面的因素來看,矛盾點主要集中在:高PE發行、巨額融資與分紅回報差等估值風險、內幕交易等。從機構倉位來看,目前基金特別是股票型基金80%左右的倉位,說明其能夠動用的資金有限。從市場層面來看,A股在深層次矛盾加深的影響下,其進入中長期熊市的可能較大。日本股市自38957點下跌至7700點后,近10年極乎沒有再上20000點上方,目前仍在10000點下方運行,其市場平均PE在16倍左右,說明市場泡沫化回歸的程度。因此從市場層面來看,對于可能出現熊市的周期與時間拉長,投資者需作好謹慎應對的策略,保持耐心與觀望、在合適時機進行小倉位逢低的運作或是應對之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