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重新審視"經濟-股市"邏輯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來,我們看到一個悖論:即好的宏觀數據與壞的股市表現,這引發我們重新審視“經濟—股市”邏輯。

 經濟數據應該是好的。正如國家統計局馬建堂局長所言,2009年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很快地扭轉了經濟下滑的局面,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體回升向好。這是不容回避的事實,而且也是讓人驚喜的事實。從產出指標看,09年GDP上升8.7%,特別是下半年經濟回升的勢頭很猛,第三季度GDP上升9.1%,第四季度GDP上升更是高達10.7%。從價格指標看,全年仍處于下降的水平,CPI為負0.7%,PPI為負5.4%。但從下半年看,價格逐步回升,快速走出通縮的陰霾,12月份CPI上升1.9%,PPI上升1.7%。這些無論如何都是很好的宏觀經濟指標。

 但問題是,為什么股票市場的反應卻是另一回事呢?為什么好的、超預期的、強勁的宏觀經濟指標,對股票市場而言卻可能是壞的消息呢?為什么高于預期的經濟增長,反而會導致市場下跌?

 這里牽涉到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股票價格究竟是如何對宏觀經濟數據的發布做出反應?回答這個問題,對投資者而言十分重要,因為投資者都希望管理好自己的投資,哪怕是短期的風險與回報也是投資者所關心的;對宏觀經濟管理部門也十分重要,如果他們真的在意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話。


 股票市場是如何對經濟數據做出反應的?首先,股票市場不是對數據本身做出反應,消息的好壞本身并不重要。相反,市場會對投資者所預期的與實際公布數據產生的差距做出反應。這是因為,從有效市場的角度看,股票價格已反映了所有影響因素,包括對未來經濟表現的預期因素。因此,要搞清楚市場對特定經濟數據如何反應,先要搞清楚市場對該數據的預期。這些預期通常是由研究機構預測、大眾媒體觀點所形成的一種為市場所接受的主流看法。那么,一旦出現數據與預期的偏差,就會形成或大或小、或好或壞的“驚奇”,市場將會對這些超預期的“驚奇”做出反應。

 其次,如果市場看到的經濟數據連續出現高于預期的狀況,那么通常反應將更加強烈。這是因為,單一的、個別月份的數據可能不足以確立真正的趨勢,如果還有一些基數、季節等特定原因的話,那就更值得懷疑。但如果數據的“驚奇”不斷被一次又一次的數據所肯定的話,那么市場一定會出現強烈的反應;此外,單一數據超出預期,市場時常會相機抉擇地在原有趨勢中調整預期,但如果數據持續超出已調整預期,那就說明趨勢已經失控,乃至全新的趨勢出現。

 而股市之所以對宏觀數據有上述反應,追根溯源就要搞清楚是什么力量在影響股價走勢?股票價格是由公司未來的股息現金流折現所決定的,優于預期的經濟增長對股市的影響主要來自兩方面,而這兩方面對股價的影響作用完全相反。一方面,強勁的經濟增長令公司盈利或股息增長加快,帶動股價上升;另一方面,高于預期的經濟增長將推動長期和短期的利率上升。為什么?原因就在于:第一,高經濟增長令消費者對經濟形勢更有信心,私人貸款需求上升;同時,企業也會擴大資本開支,企業貸款需求會上升,私人和公司貸款需求上升從而使資金成本上升。第二,高于預期的經濟增長,通常可能引發通貨膨脹上升,特別是在經濟增長周期進入擴張甚至過熱階段。兩種因素促使市場利率上升,令公司未來利潤或股息折現率上升,給股價帶來向下的壓力。公司盈利增長和折現率構成了現金流折現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而經濟增長對分子分母都將產生影響,只不夠大小、快慢有不同。

 那么,利率變化和公司回報變化,何者對股價的影響更大?國外有不少的研究表明,這通常取決于宏觀經濟所處的周期。研究發現,在經濟衰退時期,股價對公司的盈利變化比利率更為敏感,在這個階段公司利潤回報更重要,而且這個階段利率也通常處于低位,所以優于預期的經濟增長數據會帶動股價上升。但在經濟擴張時期,特別是擴張速度不斷加快的時候,利率變化的影響更大,因為通脹的威脅更為明顯。超預期的增長會帶來的通脹威脅,將令央行收緊信貸和提高利率,從而對股票市場不利。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正是如此。去年下半年以來,各種宏觀經濟數據不斷“超預期”,不斷為市場帶來“驚喜”。而在宏觀經濟數據不斷改善的同時,央行貨幣緊縮政策的時點和力度大幅超出市場預期,這就是為什么宏觀經濟的好消息對股票卻是壞消息的原因

 既然確立了經濟增長與股市的邏輯框架,那么經濟周期變化當中應該有一個臨界點或者拐點。當經濟周期仍處于從低谷復蘇之后的狀態時,企業利潤增長速度快于利率上升的速度,股票市場應當反應為正面;當經濟周期進入過熱的階段,企業利潤增長速度慢于利率上升速度,說明實體經濟的利潤正被上升的資金成本所侵蝕,從而對企業估值產生負面影響,股票市場反應為負面。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化的分析:大抵可以用資產回報率(由于ROIC獲取有難度,暫用工業企業ROA年化來表示)與貸款加權利率的比例來衡量上述兩股力量的相對強弱。根據歷史經驗,臨界點大約是該比例在0.9-1之間。09年底ROA已恢復至6%的均值水平,保守假設未來兩個季度ROA恢復至6.5%(07年的高點是7.2%),加權貸款利率提高54個基點至5.86%(08年高點是7.39%),那么該比例依然可以維持在1以上。應該說市場目前處在一個公司價值向好的趨勢中,但是預期正在悄悄地改變,因為我們可能即將要進入臨界區域。

 引起股價變動的原因多種多樣,任何經濟數據都會影響股票市場,而且通常在經濟擴張時期,高增長、低失業的好消息,對股票市場而言可能是壞消息。這是結合了不同經濟周期階段貨幣政策的反應模式的自然結論。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數據影響央行貨幣政策,影響市場對利率和流動性變化的預期,從而對股市有重大影響。那么,低于預期的宏觀經濟增長,對股票市場而言會是好消息嗎?在目前情況下,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正如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所言,經濟增長溫和放緩并沒有什么可怕。但是,國外的實證研究也證明,對經濟增長或好或壞的消息,市場反應是不對稱的。正如華爾街所流傳的那樣,股票市場上升是一個“過程”(process),而下跌卻是一個“事件”(event)。我們現在要小心的正是這種無法預期的“事件”。

文章標籤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