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研究動態】美國打擊isis:為什么進展神速卻收效寥寥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文︱庫叔
各智庫及主要媒體觀點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涉華研究
外媒多角度解讀全面放開二孩政策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外媒對此高度關注,並從該政策的目的、意義以及效果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外媒認為,這一政策的目的在於應對人口老齡化與勞動力短缺,緩解養老壓力,並希望借此來提振消費;中國應該全面放開計劃生育。
對新政策的效果,英國廣播公司認為,新政策主要是針對城市人口,因為近年來農村的人口其實已經不太受一胎政策的限制,因此新政策的影響范圍十分有限。報導認為,這一政策出臺得有些晚了,不會取得太大的實際成效。
路透社稱,社會人口的老齡化挑戰並不會因為放開二胎而消失。報導援引批評者的觀點稱,政策的松動來的太晚,力度太小,不足以補救計劃生育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美國《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稱,隨著生活成本變高,中國人越來越晚結婚,甚至傾向於不結婚或不生小孩。報導預計,中國的生育率會保持在1.5左右,不會有太大變化。
關於該政策對經濟和股市的影響,彭博社稱,中國全面放開二胎將為身處困境的乳制品行業帶來巨大的刺激。
香港《南華早報》稱,該政策轉變在全球市場掀起了波瀾,影響了匯率、大宗商品市場和股市。報導列舉了政策宣布不久便出現上漲的股票,其中涵蓋了嬰兒食品、嬰兒用具、護理產品、奶粉、課外輔導等行業。
2. 股市泡沫減退 市場信心重現
彭博社10月29日發表報導稱,上證綜指本月反彈11%,成為全球市場最大的意外。報導認為,比股市反彈更令人欣喜的是,本次上漲更像是普通投資者購買的結果,而不再是政府救市的功勞。
報導認為,政府重拳干預股市的跡象在減少,中國的股票市場似乎已經進入“自動修復”的階段,市場信心改善的跡象隨處可見。盡管對未來股市的擔憂仍然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股票市場正在重回它的正常狀態。過去兩周,很多外國投資者都在通過“滬港通”來增持內地的股票。
歐洲研究
英國需重新考慮其影響力 改變外交政策優先選擇(britain needs to rethink its circles of influence)
英國查塔姆學會10月27日轉載文章稱,英國目前正在追求同時與歐洲、美國以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交好的外交政策,力圖三管齊下。該政策打破了英國與歐洲和美國的戰略平衡。英國應重新思考其影響力范圍,並依照其影響力重新確定外交政策優先選擇。
英國應改變現有政策的主要原因在於:新興市場開始進入政治經濟的動盪階段,而中國正在由出口導向型向消費主導型過渡,亦面臨著挑戰和風險;美國戒備於中國的發展勢頭並且不滿英國的對華政策及其脫歐公投;並且英國在歐盟的位置前所未有的低迷。
英國應該意識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社會中,丘吉爾式長足、多方兼顧的外交政策不再奏效。當國家間對於權力、財富的競爭不斷增強,英國的資源卻不斷減少時,立足英國向外觀望,歐盟應該是其發揮對外影響力的核心圈層,其次是跨大西洋(600558,股吧)伙伴,最後是各種雙邊關係及英國參與的國際組織,包括中國、日本、g7、g20以及英聯邦國家等。
英國能利用歐盟的單一市場去談判,推動英國商業進入新興市場或已經成熟的日本、美國市場。與歐盟合作,有助於英國解決俄烏問題、歐洲難民問題,幫助英國發揮在全球氣候變化、數字版權、互聯網開放方面的影響力。
文章建議,為了能夠從歐盟的影響力中獲利,英國應該首先和它的歐盟伙伴就一些與國際安全和影響不相關的問題達成協議,然后再通過外交手段使歐盟最大發揮其潛力。
美國研究
美國打擊isis:為什么進展神速卻收效寥寥?(us-led campaign against isis - why has rapid progress proved elusive?)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10月27日發表評論稱,伊斯蘭國(isis)自2014年秋季取得其在伊拉克進攻的高峰后,它的行動就被多方力量牽制: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的大范圍行動制約了isis的前進;庫爾德人和美國對其北方和南方進行雙面夾擊。2015年春,五角大樓宣稱isis失去了25%占領的土地。但是,進一步攻擊卻無法讓isis潰散。
原因在於:首先,美國領導的空中行動對isis占領區的打擊不足。美國的空中打擊雖使用了高精準的打擊武器,但為降低對平民及其他的額外傷害,限制嚴格,作用有限。其次,空中情報平臺的短缺直接影響到了打擊的效率。第三,去年土耳其沒有開放空軍基地,使美軍在敘利亞的空襲遭遇續航能力不足。此外,isis能夠建立牢固縝密的防衛,其識別和持續進攻敵人弱點的能力非常強。
isis之所以能被重創在於空中力量能與地面部隊有效結合。光進行空中打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剿滅isis的兵力,降低其行動能力,但不能阻止其在敘利亞和伊拉克迅速集中兵力回擊。在地面方面,伊拉克什葉派只愿為自己的領土而戰斗,他們一旦到了遜尼派屬地便不愿出力。盡管美國此前期望訓練出一支團結的伊拉克隊伍,但事實證明,要實現這種聯合打擊,難度非常大。
目前,已有媒體報導華盛頓方面有意進一步加強對isis的軍事壓力。而美國引領的政治干涉是否會有效配合軍事措施仍然不明朗。毋庸置疑的是,這對軍事目的來說極其重要。
南亞研究
印度-非洲貿易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投資的三種趨勢(three trends in indo-african trade and investment sub-saharan africa)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10月23日發表文章稱,第三屆印非峰會將對公共衛生、聯合國安理會改革、恐怖主義和氣候變化等主題進行探討,此外值得關注的焦點無疑是不斷增長的印非貿易和投資關係。文章分析了印度-非洲貿易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投資的三種趨勢:
印度-非洲貿易逐年增長,但其收益比起中國仍稍顯遜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印度向非洲出口商品的價值在2008-2013年間翻了一番,印度從非洲進口商品的價值在2008-2013年間增長超過80%。相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價值一度驟降(這可能是由美國液壓技術的發展使其對非洲油氣資源的依賴減少導致),印度對非洲的貿易成績可嘉。
原材料仍在非洲對印出口商品中占最大比。兩國間進出口關係不平衡,非洲向印度出口的商品大多為原材料,例如原油、黃金、棉花和寶石等,而從印度到非洲的出口商品則涵蓋如汽車、制藥等的高階消費品和電信設備。這種失衡使得非洲無法擺脫依托於自然資源的發展模式。
印度對非的外國直接投資近期漲速兇猛,主要在於印對毛里求斯的投入。盡管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在2010-2012年間增漲了近11%,印度投資額仍集中於少數幾個國家。毛里求斯對印度投資的吸引主要在於其友好的稅收協定。
總的來說,印度與非洲間的經濟關係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建議印度擴大其投資范圍,且非洲企業應更關注出口產品的多樣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