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解決"用工慌"有多贏之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首先聲明,“用工慌”并非是“用工荒”之誤。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恐怕尚未真正到“荒”的地步。所謂“用工慌”其實是老板之“慌”、媒體之“慌”。

最近幾個月,我在走訪企業和各地政府的同時也在不斷就這個問題進行調研思考,發現其實可以有多贏的解決辦法——不僅可以解決東部企業的用工難題,還可以上升為有利于促進產業的合理梯度轉移、縮短東部和中西部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

過去在勞資博弈中,老板可以通過“恩威兼施”的辦法(即適當增加工資并采取其他一些制約手段)維持骨干隊伍穩定。這樣做的前提是老板處于強勢地位。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大為改觀——不少老板覺得自己能夠承受的人力資源成本已經接近上限,而員工尤其是骨干們則發現如果自己的期望值在此老板這里達不到則可投奔彼老板,部分能力較強的則干脆選擇自己當老板。后一種情況對原企業的打擊更大,因為“大骨干”走的同時往往會帶走一批“小骨干”。

另外,現在一些中西部地區的政府也從過去促進“勞務輸出”變成了“留人”。我了解到江西、安徽等省的一些鄉鎮干部今年春節期間都在動員回鄉過年的技術工人留在當地。客觀地說,對于那些拋妻別子、背井離鄉的外出務工人員來說,與其在東部沿海地區每月掙兩三千,還不如留在當地掙一兩千——實際凈收入相差不多,且不論在夫妻、兒女等家庭問題上的其他代價。


問題擺出來了,就要理性地尋求解決之道。我給東部的老板們支幾招:

一、在本地培養老板。經過多年的發展,每個企業內部都會培養出一批熟練工人。這些骨干到了一定程度,在企業內的上升空間就受到了限制。他們要尋找更大、更好的平臺是正常的想法。企業主不妨站在他們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尋找保障自己利益的辦法——譬如選擇一兩個特別突出的骨干,幫助他們創業。企業主發揮自己多年積累的品牌和營銷優勢,讓他們成為你的代工企業。對于你來說,制造環節還是能夠得到保障。對于他們來說,收入從每年幾萬增加到了幾十萬甚至更高,自然也會非常高興。

二、到離本地500公里半徑的地方辦“純工廠”。以浙江海寧為例,500公里左右可以到達江西、安徽、蘇北的很多地方,這些地方也是本地企業員工的重要來源地。你可選擇員工來源集中的地區前去投資辦廠,把那些流失的熟練工人在當地繼續為你所用。這個辦法既解決了用工問題,也符合當地招商引資的需求。

三、提升時尚附加值。這個題目相對較大,但這里還是要強調一下。從皮革行業的情況看,最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未必是那些用工規模特別大的,而是重視品牌、設計、營銷的“小”企業——如果能夠占據“微笑曲線”的高端,企業只需要一個小型的“實驗廠”就可以了,因為行業內有大量擅長制造的企業可以作為你的代工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