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稱治堵不會照搬北京模式 不輕易使用限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上海今后將著力打造公交優先的各項硬件措施,減少道路擁堵,不會照搬北京的交通管理模式,限行等非常措施也不會輕易使用。
據新聞晨報12月24日報道,上海今后主要依靠公共交通來吸引客流緩解地面擁堵,不會照搬北京的交通管理模式,限行等非常措施也不會輕易使用。這是記者昨天從在滬舉辦的“大型活動交通組織研討會”上獲悉的。
昨天下午,來自北京、廣州、臺灣、上海等城市的20余位交通研究咨詢機構的專家,交流各自城市舉辦大型活動的交通組織和管理經驗,為后世博的交通規劃和管理提供經驗借鑒。專家一致認為,通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臺北花博會的舉辦,證明集約化交通可以解決高度城市化地區的高強度客流組織,大力倡導公交優先,控制個體機動交通方式的使用,成為四城市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共識。
世博期間,為了保障申城交通有序,不發生長時間、大面積擁堵,有關方面曾擬定多項交通管控措施,其中為應對世博期間可能出現的道路交通擁堵狀況,借鑒北京奧運會交通組織經驗,機動車尾號限行方案作為政策儲備研究,已形成工作日尾號限行和時段性單雙號限行兩套方案。昨天,與會上海專家介紹說,這兩套方案目前仍然作為儲備方案予以保留,但不會輕易使用。
據了解,上海今后將著力打造公交優先的各項硬件措施,增加公交線路的可達性,吸引公眾借助公共交通出行,減少道路擁堵。具體做法是,公交新線將向居民小區深入延伸,同時開辟新的軌交車站自行車停放點,方便公眾換乘軌道交通。
專家指出,每個城市的實際情況不同,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擁堵收費是手段,是可選擇的做法之一,并不是必須采取的措施,上海可以對此做些研究,具體實施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
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專家介紹說,未來本市將推廣世博期間的信息匯總和數據發掘應用,推進智能交通產業化,開發車載導航等設備,面向長三角推廣ETC電子收費、交通卡聯網,發展智能公交調度。此外,將保護慢行空間,保障人流集散安全有序,打造舒適宜人的步行空間,讓自行車在短途出行和接駁公交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王彥彥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