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海溫升高 東南亞珊瑚白化加劇 大馬關閉12潛水勝地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馬來西亞珊瑚白化危機升級,有 12 個潛水勝地逾 60-90% 珊瑚嚴重損毀甚至死亡,鑑於事態嚴重,當局宣布搶救行動,已於本月初起關閉 12 個潛水區,在截至 10 月 31 日的 3 個月期間,禁止遊客前往,以免珊瑚受到船隻、潛水員或浮潛人士破壞。

專家指出,由於海水溫度升高,造成珊瑚出現白化現象,不只是馬來西亞,整個東南亞海域的珊瑚都無一倖免。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大馬海洋公園局總監拿督阿都惹瑪周三 (21日) 表示,已關閉的 12 個潛水區位於吉打、登嘉樓及彭亨的 9 個海洋公園及 3 個附近海域島嶼,包括交怡海域芭雅島的直落旺宜、達邁沙灘、珊瑚公園 3 區。他指出,吉登彭31個海洋公園共有 83 個潛水區,預料關閉其中 12 區的暫時措施,將不會對當地旅遊業造成打擊。

阿都惹瑪表示,上述地區的珊瑚幾乎全部受損,大部分變成白色,希望「閉關」措施能讓珊瑚有重生機會,減少潛水等旅遊活動對珊瑚造成的環境壓力。據悉,有潛水人士挖走珊瑚海床的沙粒,令珊瑚進一步受損。

除了局部關閉潛水區外,當局還限制芭雅島遊客人數,從過去每天的 400 人減少至 200 人,又以人工方式原區拯救珊瑚和把珊瑚移植到其他區。專家認為,當局這次應該邀請大學學者和專家參與拯救珊瑚行動。

大馬曾於 1998 年及 2006 年,因聖嬰現象 (El Nino) 發生珊瑚白化,但當時並沒有關閉潛水區,凸顯這次災情十分嚴重。這次白化危機是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導致大馬地區海水溫度近期升至攝氏 30-31 度,比平常高出 2 度,造成更大面積的珊瑚出現白化,甚至死亡。

大馬潛水勝地每年有 50 萬遊客到訪,當局長期被環保人士批評保護珊瑚和海洋生態不力。

專家指出,由於海水溫度升高,造成珊瑚出現白化現象,不只是馬來西亞,整個東南亞海域的珊瑚都無一倖免。

[NT:PAGE=$]

珊瑚本是白色,其繽紛色彩來自體內的微型共生海藻。海藻通過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讓珊瑚賴以為生。如果共生藻離開或死亡,珊瑚就會變成白色。雖然珊瑚能自行康復,但需時 10-70 年,期間無力抵禦暴風、疾病感染或環境壓力,容易死亡。

專家指出,由於海洋溫度不斷升高,使共生海藻減少,珊瑚更易白化,隨著全球溫度持續上升,珊瑚白化情況料將越來越普遍。早前有報告指,泰國有 90% 珊瑚出現白化, 20% 已告死亡,印尼則有 80% 珊瑚白化,馬來西亞、越南和柬埔寨都出現大面積白化。

大馬珊瑚礁普查基金會總經理祖立安海迪表示,大馬潛水區的珊瑚受到破壞,人為污染並非主因,過度發展及工業排放物等也都會破壞珊瑚生態,要避免這方面的破壞,需長時間工作,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