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如何擴大中產階層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農業銀行高級專員何志成認為,中國生產力的主力軍是廣大的工薪階層,只有下決心削減官員人數,才能擴大中產者人數。
據每日經濟新聞12月24日報道,中國農業銀行高級專員何志成近日在深圳衛視錄制節目,內容是討論有關中產階層的話題。中產階層是個很時髦的名詞,也是個很痛苦的話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被金融危機打擊最嚴重的很可能是中產階層。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告訴我們,中產階層實際是脆弱的,尤其是很多“偽中產者”和“被中產者”。
今天,我們為什么要討論中產階層?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社會現在需要中產階層需要穩定。在現代社會,衡量社會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中產者占總人口的比重。在1959年,美國的中產階層就占到人口比例的50%以上。雖然美國和西方很多國家現在有很多富豪,同時也有貧民,但不可否認,這些國家社會的主流就是中產階層,社會結構是“棗核型”,中間大、兩頭小。由于中間大,而且這一批人有文化、有思想,因此能夠確保社會的穩定。
美國的例子告訴我們,要保證我們的社會以及社會制度的穩定性、先進性,我們也需要強大的中產階層。但是,中產階層不是靠炒作出來的。現在某些媒體為了迎合政府關于擴大中產階層隊伍的精神,盲目夸大中國中產階層人數,方法之一就是模糊中產的概念。比如,將中產階層的范圍擴大到從年收入6,000元~600,000元不等,于是人數超過3億的中產階層,收入居然差距100倍。
將中產階層隊伍擴大的直接結果,是錯誤地將中國的主流社會誤認為已經以中產階層為主,于是出現虛假的穩定預期,掩蓋了社會矛盾。必須承認,中國在經歷30多年的改革開放后,中產隊伍在不斷擴大,但中國社會還是一個啞鈴狀的社會:高收入人群的確在擴大,但廣大勞動者群體生活改變不大。雖然一些人在日益地接近中產者,但他們很脆弱,不是“這個奴”就是“那個奴”,無憂無慮的中產階層很少。
中產階層的評價標準全球不統一,但筆者看到一份資料稱,非洲居然有5,000萬中產階層,他們的標準是養活的人口,一個中產者可以養活8個人,一家8口豐衣足食。中國90%的白領達不到這個標準。
何謂中產?何志成認為定義應該是:必須有體面穩定的工作,有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資和勞動保障,不擔心下崗和退休,除了隨意地開支,還能有積累財產的能力,有一定的財產性收入。但必須強調,中產階層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所有靠灰色收入,或者有貪腐收入或曰“原罪”收入的人,都不能被認定為中產者。因為這些人不能帶來社會穩定,相反還是禍源。按照體面勞動、穩定收入來衡量,很多人都不能被劃入中產者,因為中國有非常多的中等收入者都不承認自己的勞動和生活是體面的很多人要看老板臉色工作,經常加班加點,沒有時間享受生活,而且隨時會被下崗威脅,生活其實很不安定。至于有沒有財產積累能力,有沒有財產性收入?這個標準更會淘汰很多的中產者。因此,中國真正的中產者,大約不到1,000萬人。
中國政府希望建立小康社會,當然也希望擴大中產者隊伍,但是,龐大的工薪階層怎么能夠成為中產者呢?需要解決的是靠中產者養活的人數必須減少。也就是說,勞動者要增加,“領導人”(官員)要減少。毫無疑問,中國生產力的主力軍是廣大的工薪階層,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養活著兩類人:一種是沒有勞動能力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這類人花不了多少;另一種需要養活的人是不勞而獲或只會動口不會動手的人,這類人太多了,這也是中國勞動者負擔沉重、中產者非常脆弱的根源。比如北京市有70萬輛公車,還有30萬輛花著公家錢的車,至少說明有100萬個處級以上官員。這些人都“中產”了,真正的中產也就沒有多少了。
因此,只有下決心削減官員人數,才能擴大中產者人數。
(王敏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