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戶籍制度改革是推進城市化的制度保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9-26 08:50


新形勢下解決好“三農”問題、實現城鄉統籌,既要靠加快發展,更要靠深化改革,釋放和激活農村生產力,調整和改善生產關系,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戶籍制度改革是推進城市化的制度保證

城市化不是城市人自己改善自己的過程,而是農村居民轉化為城市居民的過程,本質是減少農民的過程。我們常用的城市化率是按常住人口口徑統計的,盡管這個指標也很科學,但容易掩蓋矛盾。十年前,全國常住人口城市化率34.8%,戶籍人口城市化率25%。十年過去了,現在全國常住人口城市化率提高了12.2個百分點、達到46.6%,而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僅增加了1個百分點,只有26%。重慶直轄以來,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31%提高到51.6%,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從19.5%提高到29%,二者差距從11.5個百分點擴大到22.6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已經在城市生活的農民沒有取得城市戶籍,實質上代表了農民工與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差距。這種狀況,不僅阻礙了城市化進程,還造成中國特有的農民工每年“候鳥”式大遷徙,對農民工也有失公平。

目前,全國農民工超過2億,重慶有850萬,其中450萬人在市外,400萬在市內。我們對在市內務工農民作進一步分析,工齡在5年以上的有170萬,90%以上居住在單位集體宿舍或承租他人私房,繳了社保的有80多萬。這部分農民工群體已具備在城里長期穩定生產生活的條件,理應給予城市戶口的待遇。為此,我們準備把戶籍制度改革作為統籌城鄉改革試驗的關鍵性措施,以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轉戶進城為突破口,重點推進在城市有固定住所和穩定工作三、五年以上的農民工、農村籍大中專學生轉戶進城。


經逐戶調查統計,在市內務工經商5年以上的170萬農民工,按1:1.3測算其家庭成員,共約220萬人具備在城市生活的條件;有50萬左右征地未轉非等人員,應當給他們城市戶口;還有60多萬在讀大中專農村學生,也應讓他們一進校就成為城市人。爭取今明兩年讓這330萬農村人口一步到位轉為城市戶籍。今后每年再轉新生代農民工50萬左右、農村學生20萬左右,一共70-80萬人,到2020年累計轉戶1000萬人,使城市戶籍人口達到2200萬人,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左右。這將是社會結構的一次大變革、城鄉生產力的一次大解放,也是實現城鄉統籌的一個重要標志。

改革不是簡單地改寫戶口本,而要確保農民轉戶進城后就業、住房、養老、醫療、教育“五大保障”一步到位。同時,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允許轉戶農民流轉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林權,這既有利于農民轉戶進城后的生存發展,又有利于農村耕地集約經營,符合城鎮化的漸進過程。

深化公共財政服務改革

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社會資本少有涉足,都應是公共財政保障的分內之責。特別是農村,社會資本幾乎不參與,但不能因為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賺錢,就實行有償服務,也不能因為提升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資金需求量大,就不增加投入。必須改革公共財政服務方向,調整支出結構,把錢投向農村,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留在農村的農民享受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首先,協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到2015年,建成3000公里高速公路,使40個區縣城全部連通起來,今年可達2000公里。高等級公路,從原來的1000多公里增加到目前的7000多公里,今后幾年建成1萬公里、連接鄉鎮。投入300多億元建設通鄉通村水泥路,今年實現鄉鄉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到2012年實現30戶以上自然村落的農村便道“院院通”。投入420億元大興水利,到2012年新建改建鄉鎮水廠300座,全部解決城鄉居民飲水安全。農村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都在加快建設,去年農村國電網改造率達到93%,實現所有自然村通電話,爭取到2012年實現全部行政村通寬帶、農村電視戶戶通、廣播村村響。

其次,同步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先是教育,全市所有區縣全部實現“兩基”目標,“普九”人口覆蓋率100%;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即城市和農村初中畢業生90%以上都能上普通高中和職業中學;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30%,為西部地區最高。這些變化,使重慶作為西部教育高地的地位日益凸顯。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注重解決農村教育的五個問題:改造農村學校危舊房;解決農村學校的大班制、大宿舍問題,累計建成農村寄宿制學校1600所;從農村代課教師中擇優錄取近1萬名為公辦教師;兌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職工的績效工資,使農村教師津補貼與當地公務員基本相當;在西部率先建立城鄉一體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生均公用經費達到國家標準,比周邊地區高出1倍。

醫療衛生改革步伐加快,已確立到2011年初步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的醫改目標,正加快推進30所三甲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今年在15個區縣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到2012年覆蓋全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并向村衛生室延伸。

公共文化服務也加速向農村和基層傾斜,基本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自然村廣播電視、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全覆蓋,到2012年實現廣播電視100%覆蓋、建成社區文化中心和文化廣場各1000個。啟動建設萬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千個社區健身路徑工程、千片塑膠運動場建設工程、百個全民健身登山步道工程、百個鄉鎮農民健身工程。

最后,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全國率先建立農民工保障制度體系。將征地農轉非人員、城鎮用人單位超齡未參保人員等納入養老保險體系,城鄉低保標準差距縮小到2:1。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去年15個區縣試點農村養老保險,今年能夠覆蓋50%以上區縣,2012年前實現全覆蓋。這樣,重慶城鄉統籌社會保障體系的政策框架和制度平臺就全部搭建起來,下一步重點解決“水平統一”問題,到2020年爭取城鄉社會保障水平基本相當。

深化要素市場改革

城鄉要素阻隔是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當前農村的市場化改革,主要是培育發展要素市場。

首先,進一步明確農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的產權。目前,農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的產權,不甚明晰。以耕地為例,衛星圖片顯示重慶有耕地3400萬畝,但所有農戶土地權證面積總和僅1700萬畝。由于當初丈量不科學、面積少可少繳農業稅等多種原因,現在農村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權證面積少于實際面積的情況。這會帶來“三個弊端”:不利于農民進城后退出土地時的權益保障;土地流轉時容易出現糾紛;不利于農民把土地拿到銀行質押貸款。今年內,我們將完成全市農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個確權到位”,使其能在銀行質押、抵押貸款,實現流轉。這是從源頭上保障農民權益,從根本上幫助農民致富,是農村各項改革的基礎,其效用不亞于當年土地承包制改革。

其次,加快城鄉建設用地流轉。現在,國家一方面要求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另一方面又希望加快城市化進程,讓幾億農民進城。理論上,城市居民人均建設用地100平方米,1億農民進城就需建設用地1萬平方公里;農民人均宅基地250平方米,1億農民進城退出宅基地復墾后就會增加耕地2.5萬平方公里。這樣,我國18億畝耕地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對農民退出土地,不能過多使用行政杠桿,這容易剝奪農民權益,讓農民流離失所。如何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手段,讓轉戶進城農民退出農村土地,對于農民、耕地保護都十分重要。經國務院批準,前年重慶成立了農村土地交易所,開辟了一條既保護耕地、減少農村建設用地浪費,又可讓農民增收致富、城市反哺農村的新路子。

再次,建立商品交易所,加速農村商品流通。最近重慶成立了兩個交易所:

一是農畜產品遠期交易所。主要做生豬遠期交易,現在每天交易量近2000萬元,到年底可達每天5000萬元,全年交易量近200億元,預計兩三年后每天交易量超過1億元,年交易量達到400億元,成為全國生豬價格的定價中心。通過生豬遠期交易,養豬風險大為降低。現在,不僅重慶本地,貴州、黑龍江等地的養豬大戶,也開始把生豬拿到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來交易。這方面前景看好,我們正加快在西南、西北、東北等地籌建生豬交割基地,冀望對全國的生豬供需起到平衡作用。

二是藥品交易所。全國每年藥品消費1萬億元,藥品交易市場巨大。通過藥品交易所,幾萬種藥品同時在電子屏幕上掛牌,幾千家醫院、鄉鎮衛生院同時在電子屏幕上買藥,搭建公開公平交易的平臺,把所有中間流通環節打掉,這對降低藥品價格、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國家衛生部和藥監局支持下,重慶藥品交易所即將開張,開始做非基本藥物交易,之后逐步把基本藥物納入交易范圍,最終建成包括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以及其他醫藥相關產品的綜合交易平臺,節省用藥成本、惠及城鄉老百姓。

最后,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工商、產加銷一體化。

沒有一批百億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沒有大型專業合作組織,沒有完善的要素市場體系,不可能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串接起來。相比渝西地區,渝東北、渝東南“兩翼”在這方面較落后。我們正加緊在“兩翼”組織推進農戶萬元增收工程,鼓勵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各展所長,開展農商對接、農超對接,把優質林農產品銷售出去。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