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成國際政治第二主演 歐洲“三駕馬車”將成配角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30 08:19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張敬偉撰文指出,世界在發生變化,國際關係的舞臺,總是強者在主演。現實世界,美國是第一主角,中國漸成第二主演,英法德等國,和中美兩大主角都搞好關係,才是最佳選擇。 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英法德三國被視為歐洲的“三駕馬車”,是歐洲的領導者。法德是兩大支柱,英國是連接歐洲和美國、大西洋(600558,股吧)兩岸的紐帶。


習近平主席剛剛結束對英國事訪問,兩國開啟“黃金時代”。29日-30日,德國總統默克爾對華正式訪問。下月初,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將訪華。

前有中英外交的特殊成果,默克爾和奧朗德訪華就有了特殊的象征意義:歐洲三國具有濃濃的中國情結,法德兩國也不愿落在英國后面。

自戀的不是中國,不安的是西方世界。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拉赫曼認為,中英關係讓美國不但失望而且是不高興。還是這家英國報紙,認為歐洲國家為了利益和中國拉關係,使歐洲缺乏統一的對華政策。這就導致了卡梅倫首相為了表示維護英國的政治傳統,或者為了安撫英國和歐洲的意識形態派,近日他在談到香港政改問題時表示,希望在香港選舉行政長官可不需先經中央政府“篩選”。

似乎很可笑,但也合邏輯。

說明一個事實,西方意識形態很重要,但外交更講利益,英國如此,法德難以免俗,美國也未必跳出圈外。這正是國際關係的現實,因而意識形態的正義凜然,在利益面前其實什么都不是。何況,還有意識形態根深蒂固的偏見呢。

由此來理解中美關係的斗而不破,中英關係的熱絡密切,以及中法中德關係的利益攸關,更符合大國外交的現實主義。

英國對華是雪中送炭。英國是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西方大國,擁抱中國資本,給予中國60億英鎊的核電項目,對中國高鐵技術非常有興趣,倫敦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中英兩股股市倫滬通和倫港通也提上了日程...中英關係不僅僅是互利雙贏,而是英國對中國戰略實力的確認。世界大國,主動承認是中國最緊密、最開放的伙伴的,英國是獨一家。

法國和德國的對華關係,從經貿合作而言,也稱得上是歷史最好。但法國和德國的對華情結,遠不如英國對華那么親密。與其說英國對華真誠,還不如說英國政治的成熟與睿智。有著日不落帝國榮光的英國,有著超越全球其他國家的視野與格局;孤懸於歐洲大陸之外的島國,英國又具有其他國家沒有的危機意識。因而,英國總是以在歐洲之外選擇世界級強國並強化外交關係,以體現其大國地位。英美關係是一例,現在英國選擇了中國...

作為歐盟兩大基石,法德兩國對華中規中矩,經貿合作雖不斷深化,但在對華外交上並無“逾矩”。但是有了英國這個榜樣,德國和法國在深化對華關係上讓人充滿期待。

以中德關係為例,默克爾總理此次訪華是其就任總理以來的第8次,在西方大國中,她是訪華次數最多的一位。在其任內,中德關係於2014年達成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的共識。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認為,默克爾總理此番訪華,重點是“創新”。的確,默克爾總理趕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之際來華訪問,這次會議將籌劃出決定中國未來五年發展戰略的“十三五”規劃。中德關係如何在新的戰略階段繼續深入拓展,是中德兩國政治家亟需思考的宏大課題。

客觀言,中德兩國在經貿合作上,深度與廣度是超越中英和中法關係的。但中德戰略關係要實現新突破,德國還是要學習英國,僅有“經熱”,中德關係難以實現新的超越。中國希望德國像英國那樣,嚴謹的德國不要太保守太矜持。

作為大陸國家,法國是最像中國的大國。奧朗德時代的法國,少了薩科齊時代的沖動,多了一些大國的穩重。去年3月,中法兩國決定升華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即開創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新時代。相比中德、中英,中法經貿關係還有更多發展空間,但自視歐洲第一大國的法國,要想開創中法關係的“新時代”,奧朗德還須更新中國觀。簡言之,要像卡梅倫那樣在外交和政治冒一點險,在中國關切的全球戰略問題上,敢於首先站出來支援中國。

世界在發生變化,國際關係的舞臺,總是強者在主演。現實世界,美國是第一主角,中國漸成第二主演,英法德等國,和中美兩大主角都搞好關係,才是最佳選擇。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