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密松事件”以來的中緬關系走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30 08:21


內容提要

中緬雙方應該就事論事地,而不是意氣用事地商討解決的辦法,緬方對中國造成的損失應該賠償或做出其他合適安排,中方對存在的一些不規範的行為做出改進。


2011年9月30日,緬甸總統登盛突然宣布在其任期內暫時擱置密松大壩項目(以下簡稱“密松事件”)。密松大壩項目原計劃總投資36億美元,是迄今為止中國在緬投資的最大項目,該項目被叫停,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關切和輿論一片嘩然。密松事件對中國在緬投資甚至中緬雙邊關係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可以說是一個標志性事件。

時至今日,事件過去了四年之久,密松事件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了中緬兩國關係中的一個“如鯁在喉”的因素。2015年11月8日,緬甸即將舉行新的大選,有可能會對中國在緬投資甚至整個中緬關係產生重要影響。在這個時期,有必要對密松事件進行更為理性的回顧,並客觀認識中緬關係的現狀和未來。

密松事件仍難以在近期內解決

過去幾年來,中緬兩國就密松事件問題開展了很多磋商和協調,包括緬甸總統、總統特使以及其他各種級別的中緬會談,密松事件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議題。在這個過程中,重啟密松電站建設是中國方面最大的愿望,但緬方始終對此予以回避,導致這一問題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

2015年5月21日,中緬電力合作委員會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據報導說會議期間雙方就密松大壩問題的解決進行了討論。中國電力投資公司(cpi)的一位公共事務部副主任對媒體表示,“之前緬甸官方一直沒有正面回應,成立兩國政府間協商機制之后,對密松下一步的處理進行了協商,應該在本屆政府任期結束前會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現在看來,顯然這個“說法”只是一種愿望而已,在面臨大選這個敏感的時期,緬甸政府既不能也不會有明確的說法。反而令中國方面擔心的是,緬甸國內可能會有人或組織借機生事,借著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等借口來指責中國投資,從而轉移輿論視線並撈取政治好處。

密松事件已避免了最糟糕局面

雖然電站沒有復工,但兩國已經有意識地低調處理這一事件,成功地避免了密松事件綁架整個雙邊關係的糟糕局面,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按照中國國內的一種觀點,緬方在2010年走向民主化轉型之后,不顧中國過去對緬甸的政治和經濟支援,“背信棄義”拿中國項目開刀,其目的是拉攏民意同時“取寵西方”。還有一個猜測認為,2009年密松電站項目舉行簽約儀式時,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場見證,有著非同一般的政治意義,緬甸方面以“違背人民意愿”為由擱置這一項目,“太不給中國面子”,“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因此,密松事件這不啻於是緬甸給中國“扇了一扇耳光”,中國一定要給予足夠強硬的回應,“以儆效尤”——中國擔心它在緬甸投資的其他項目受到類似的沖擊,特別是中緬油氣管道。在過去的幾年中,每當中國在緬投資的大項目受到沖擊時,尤其是2015年3月緬甸的炮彈飛進中國境內的時候,中國方面可以想象地出現了對緬強硬的聲音。

另一方面,緬甸方面有一些組織和個人認為,密松事件是緬甸民主轉型的“標志性成果”,稱“決不能向強大的北方鄰居退讓”。面對中國方面的壓力,緬甸有一些人聲稱要號召發起全國募捐,用來賠償中國電力投資公司密松電站承建商的損失,同時通過媒體宣傳、游行示威等方式抗議中國的一些投資,試圖將后者描繪成“破壞環境、缺乏社會責任和不透明”的投資者。他們的這些努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導致的后果是包括萊比塘銅礦在內的其他中國投資項目受到沖擊,中國投資者、普通中國人和中國政府在緬甸的形象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顯然,任由這種情況惡化下去對中緬兩國都是十分有害的。慶幸的是,兩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大致經歷了一個情緒激動到僵持局面,並有可能進入尋求解決辦法的過程。到目前,緬方雖然沒有在密松重啟問題上松口,但也明確表示過會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包括總統登盛、“全國民主聯盟”主席翁山淑枝在內的朝野領導人,都在不同場合表示過,緬甸歡迎中國在緬甸的投資,中國是緬甸重要的鄰居和伙伴,緬甸並沒有疏離甚至對抗中國的想法。中國方面在“維護中國在緬投資合法權益”的基調上,也並沒有對緬甸做出過度的反應和施加過多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密松事件以及相關的一系列事件,在緬甸政治經濟和社會轉型背景下發生有著其必然性,中緬難以恢復到過去緬甸軍政府統治下的“特殊關係”,未來將是一個正常的國家間關係,維持“近而不親,好而不熱”的基本格局,緬甸也不太可能成為“遏制中國”的棋子。

在這個基本認識基礎上,包括密松大壩在內的投資項目以及其他合作過程中的爭議,都可以通過正常的渠道、冷靜的態度去面對。中緬雙方應該就事論事地,而不是意氣用事地商討解決的辦法,緬方對中國造成的損失應該賠償或做出其他合適安排,中方對存在的一些不規範的行為做出改進。從這個角度說,中緬兩國避免了密松事件的最壞結果,並給未來雙邊關係的良性發展,奠定了一個雖然代價不菲但其影響深遠的新基礎。

中國對緬投資有了新的變化

根據統計,2011年中國對緬投資82.7億美元。之后,中國對緬投資急劇下降,2012年為46.4億美元,2013年為4.1億美元,2014年為3.1億美元(列當年外國對緬投資的第五位)。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密松大壩被擱置之后,中國對緬投資出現斷崖式下降”的結論。

不過,上述結論只是硬幣的一面。根據筆者這幾年來的調研和研究發現,過去幾年來中國對緬的投資正在發生變化。一是中國對緬投資雖然增速下降,但始終還是保持著緬甸第一大投資來源國的位置。截至2014年底,中國累計對緬協議投資金額146.7億美元,占緬甸累計利用外資總額的27.7%,中國是緬甸最大貿易伙伴和投資來源國。盡管西方國家對緬投資有所增加,但其總量仍遠遠不及中國在緬投資總量。

二是,中國對緬投資出現的投資方式、投資領域等方面的一些新變化。與國企投資者的觀望為主的規則不同,過去幾年來中國一些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卻在緬甸市場表現活躍。2015年2月份筆者在緬甸調研時發現,中興通訊(000063,股吧)、華為等中國企業在緬甸市場上,並沒有明顯受到密松事件或緬甸轉型所帶來的沖擊,這些年以來一直在緬甸開展業務並保持年均20%至30%的業績增長率。2014年,華為在緬甸手機市場上占有約超過60%的市場份額,成為緬甸第一大手機品牌。

還有報導稱,華為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0%,2014年華為在緬甸總計營業收入達到約5億美元。更有意思的是,一些中國的民營企業為了降低敏感度,還選擇到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注冊之后再“曲線投資”緬甸,進入房地產、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建筑、旅遊等多個領域。不過這方面數據無從統計,也沒有統計進中國對緬投資的總額里面,這說明本文前述的中國對緬投資數據是被低估了的。2014年11月的時候,曾有報導說新加坡成為了緬甸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這個說法可能有水分,不過估計這里面也有中國借道新加坡投資緬甸的金額。

三是,一些中國投資者已經接受了之前的教訓,並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來加以改進。比如說,投資向緬甸政府所引導的行業傾斜,改變過去集中在資源、能源類投資的做法,開始向緬政府歡迎的加工制造業、基礎設施、通信、酒店業、金融服務等行業領域進行投資。其他的措施還包括提高項目透明度,提高環境保護標準,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提高本地化經營水平,吸納當地勞動力並提高勞工標準等。

顯然,這些積極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密松事件帶來的教訓,有利於未來中國對緬投資的安全與可持續發展,也將對中緬雙邊關係帶來更多的希望。

作者盧光盛系云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