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在外有保障回家怎么辦,返鄉后農民工養老保險對接困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已于2010年1月1日開始實施,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所有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可在跨地區就業時隨同轉移。

社保新政實施前夕,在是否繼續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的問題上,在佛山務工的甘肅籍農民工李安東一直猶豫不決。甘肅省每年有近500萬農民工拋家舍田外出務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著和李安東一樣的苦惱。

雖然新政為外來工順暢跨省轉接養老保險打通了通道,但是對于他們來說,跟家鄉社保對接才是大問題。

“模范村莊”


1月12日,蘇屲村村委會門前的廣場上,留守的孩子們在嬉戲打鬧,幾個中年男子曬著太陽,聊天打發時間。

蘇屲村是清水縣勞務輸出的模范村莊。如今的蘇屲村已經截然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依然住在遠處的半山腰里,而其余的百余戶已經搬到了現在的川區,住進了新農村統一修建的房子里。

在這里,隨意走進任何一戶農家,你會發現至少有一個人在外地務工。清水縣勞務辦工作人員黃天德說:“蘇屲村外出務工有個特點,就是親跟親友隨友,出去的人比較集中。”

在一個整潔的農家小院里,蘇秀蓮正忙著洗衣服、洗被褥,操持家務。這個49歲的農婦在上海浦東一家敬老院做護工,除掉吃住費用,每個月有超過2000元的收入。快過年了,她享受到了24天的帶薪休假,趕回來看看家里人,為一家人過年做些準備。忙碌的務工生活,讓她這個年又要在浦東的繁華中寂寞地度過了。

從2006年開始,蘇秀蓮就一直在這家敬老院打工。“我覺得工作很好啊,一年掙的錢一個男人在家務農一年還掙不來呢。”蘇秀蓮的口音有一點點變化,“還有養老保險,將來領退休金啊。”

20來歲的蘇瑞芳現在珠海鳳凰婦科醫院擔任會計已經三年了,在過去的2009年,她每月要在社會統籌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里繳納130元的養老保險,她已經連續繳納了三年時間。在之前的2005年,剛從甘肅省衛校畢業的蘇瑞芳曾經輾轉沿海多個城市打工,過著有工資沒保障的打工生活。之后,蘇瑞芳自學會計專業,通過考試,來到了目前的這家醫院做財務。

當記者通過電話與之取得聯系時,蘇瑞芳說:“現在好了,企業給我們購買了社會保險,覺得有保障了,在城市繼續生活下去已經不是夢想了。”

甘肅省農牧廳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09年我省農民工日平均工資達50元,較2008年提高了15元,全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134.08元。“建這樣的一所房子,花費在10萬元左右,如果單純依靠土地收入,我們村里住上這樣的房子簡直不可能。”蘇屲村一村干部指著新修建的房子說。

打工者的難題

碧綠的原野,清新甜潤的空氣,這些詩意的景象,在蘇莉看來是沒有太多美感的。鄉村留在她記憶深處的關鍵詞是:泥濘的土路和破敗的瓦房。她已經逐漸習慣了城市生活,不想回到農村。但有時候,走在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蘇莉會莫名地有一種難以抑制的疏離感。

新一代農民工逐漸習慣于城市的繁華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難以忍受農村的破舊、貧窮和慢節奏的生活。雖然覺得自己的“根”仍在農村,但又與農村生活格格不入,矛盾的心情常使他們處于尷尬的境地。

與這些有技術的外出務工人員不同,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務工人員更多感受到的是打工生活的漂泊不定。臨近年尾,他們陸續從城市回到了陌生而又熟悉的鄉村。

蘇莉的服裝店安靜地在秦安縣城開業了。世界性金融危機爆發后,蘇莉在蘇州務工的電子廠未能幸免,訂單迅速減少,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工廠裁減冗員,蘇莉回到了甘肅清水縣這個名叫蘇屲村的偏僻山村。

“2009年以后就再沒有去蘇州,外面打工的人,一會在廣州一會在深圳的,不穩定,等你老了,你還是要回咱這蘇屲村。”蘇莉的父親蘇連科說,“雖然有的工廠也給工人購買養老保險,但是你不在工廠干了,回到蘇屲村拿啥養老呢?”

蘇莉最早在上海打工一年,后來去了蘇州的一家電子廠,前前后后繳納了3年的養老保險,回到蘇屲村時帶回了一份養老保險繳納手冊。“我見過,給你找去。”蘇連科說。找了半天沒有找到,“有個啥用?”蘇連科反問記者。

23歲的蘇婉玲覺得,一年結束了,應該取回屬于自己的養老保險金。“不知道明年去哪里打工,甚至連還要不要出去好多姐妹都沒有拿定主意,現在老家沒有工廠可以打工,村里更沒有社保對接,錢還是拿在手里實在。”

類似這樣的問題還困擾著佛山打工的李安東,這個焊工已經在同一家工廠連續工作了9個年頭。每月有近3000元收入,從進工廠就購買了養老保險,現在每個月繳納120元。

在甘肅秦安縣興豐鄉朱李村,李安東還有妻子和兩個孩子,家里的幾畝土地沒敢撂掉。“農村里,沒有土地就過得不踏實。”他說,“再干6年,我就連續繳納了15年的養老保險了,但是現在心里卻一點也不踏實,不知道將來回到老家,還能夠領取養老保險嗎?”

歲末年初,在珠三角“世界工廠”,像李安東這樣懷著疑問的大批農民工紛紛開始“退保”。

對此,深圳社保基金管理局副局長杜斌分析認為,深圳此次退保人的年齡多數在兩頭,一頭是20來歲,一頭是接近退休的。20來歲的繳費時間短,希望在回老家前退保;對快退休的,因退休前無法繳夠15年的養老金,將來領不到退休金,所以退保。

調查顯示,有超過八成的農民工不愿意購買養老保險,尤其是年輕的農民工,他們更關心的是,可以直接享受到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在農民工聚集的廣東省,從上世紀90年代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以來,到現在拿到退休金的農民工僅800多人,相對2600萬在粵農民工的龐大數量,微乎其微;全國2.3億農民工,參加社保的只有2000多萬人。

上述數據在清水縣蘇屲村得到了證實。1月12日上午,幾名打工回來的年輕人告訴記者,他們的工作多數不穩定,“哪里會想到要買養老保險”。這些年輕人稱自己是“有點文化、有點技術、也有點思想”的第二代農民工,但無論怎樣努力,就是變不成“城里人”。2004年高中畢業后,蘇連倫即去了深圳,做過裝卸工、服裝工、電子工,一干就是3年。2007年,又去了蘇州,做過電子工。

蘇瑞芳也說:“我弟弟就在珠海的一家工廠里打工,去了才三個月,到現在還是沒有辦理養老保險。”

清水縣勞務辦的黃天德說:“清水縣外出務工人員找到穩定工作的也就30%左右,多數還是處于流動打工中。”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