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示好”專車新政 力圖本土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29 08:08
導讀
在專車司機補貼逐漸降低的情況下,Uber中國區戰略負責人柳甄表示,Uber司機的數量沒有減少,只是沒有以前那麼大幅度增加。“一個健康正常的市場環境下,司機的收入應該通過效率增加和運力翻倍來實現,而不是通過高額的補貼。”
見習記者 陶力 上海報導
專車的徵求意見稿出台后,各出行平台正在努力向規則靠攏。
10月28日,Uber與太平財險達成戰略合作,太平財險將為Uber在中國量身定製保額為100萬人民幣的新型“乘客意外險”。這一險種覆蓋Uber中國平台上所有已注冊的機動車輛和乘客。
就在前一天,滴滴出行也與平安合作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綜合險”,單人保額最高可達120萬元。
兩家公司不約而同在保障體系升級,被業界認為是為了響應專車新政徵求意見稿的要求。
Uber中國區戰略負責人柳甄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上述決策不完全是為了迎合意見稿。“如果一個行業的發展需要靠法規去強迫執行,而不是自身的推動,那將是致命的問題。”
她還透露,Uber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將會擴張到上百個城市,必要的時候會選擇在中國上市。
提高保額“示好”
10月1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兩份檔案,明確任何企業和個人不得為乘客和未取得合法資質的車輛、駕駛員提供信息對接開展運營服務。一旦徵求意見稿最終執行,將意味私家車未來無法成為專車的運營者。
這一政策也將使高速發展的專車業務放緩腳步。與之相應的,由專車、順風車等引起的安全性問題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在這一風口浪尖上,滴滴出行和Uber均選擇了提高保險額度來降低自身運營的風險。
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公司會針對司機和乘客形成一套較完善的保障和安全機制,包括司機車輛準入審核機制、全程技術監控以及先行墊付與保險三個方面。“我們事前提高準入門檻,事中事后全程可追溯,即使發生交通意外事故,也可以通過保險來解決。”
而當乘客使用Uber App乘車出行,在車輛正常行駛過程中,如因交通事故等意外情況對乘客造成了意外傷害,生醫療、傷殘、意外身故費用,太平財險提供每人最高100萬人民幣的賠付金額。
此外,Uber還加入了“SOS”一鍵緊急呼叫功能,用戶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按下按鈕,可自動接通警方,同時系統將發送車輛實時GPS信息給當地警局,並提供司機的詳細信息。
柳甄解釋稱,Uber新的服務並不是為了跟風滴滴出行,也不是從競爭出發。“如果兩家公司的行為是較勁,我倒是希望這樣的較勁多一點,行業才能有更良性的發展。”
目前,專車新政尚在徵求意見階段。與滴滴出行、神州專車的高調表態不同,Uber官方一直保持沉默。
作為在硅谷從事律師工作長達十年之久的專業人士,柳甄認為,沒有任何一條法規和政策是可以讓多方得利的,一定有偏頗或訴求。“我們從2010年創立至今,或多或少都面臨交易適應制度的問題。制度和行業的融合需要一個過程,我希望所有人對待新生事物多一點耐心和准備。”
中國業務加速擴張
記者了解到,Uber在中國設立了獨立運營實體,伺服器的運營和存儲都在境內。Uber還於今年10月正式入駐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注冊資本金達21億元人民幣,預計在中國的投資總額將達到63億元。
Uber CEO卡蘭尼克此前曾公開表示,Uber的30%訂單來自中國,並稱與滴滴快的競爭非常困難,后者似乎從與微信的密切關係中受益很多。
同時,與滴滴出行多樣化的業務佈局相比,Uber目前在國內只有專車和拼車業務。
柳甄透露,未來Uber會根據用戶需求自主研發一系列其他與出行相關的品,短期內不會考慮投資或併購其他創業公司。“我們會在上海建立研發中心、運營中心等。也會在目前差不多三百名員工的基礎上,再擴張人員規模。”
目前,Uber中國的運營分為三個大區,即以北京、成都為代表的西北區;以上海、杭州為代表的中區;以廣州、深圳為代表的南區。
在柳甄的理想狀態下,未來Uber覆蓋的城市能達到上百個。“我們希望在城市擴張的同時,管理效率也可以提高。我們不會硬性去拿下某個城市,而是希望像流水一樣自然地發展。但是,城市與城市之間不能簡單複製,一定是基於本土化的創新模式。”
事實上,在經歷了近一年來的流血補貼、搶奪用戶之后,滴滴出行和Uber的補貼已經逐漸降低。有專車司機告訴記者,在Uber降低補貼之后,該司機由於收入減少,已經很少接單。
分析人士則認為,新政對司機的要求更高,必須備案還要有相關資格證書,屆時司機的數量還會大量從平台流失。
“司機的數量沒有減少,只是沒有以前那麼大幅度增加。一個健康正常的市場環境下,司機的收入應該通過效率增加和運力翻倍來實現,而不是通過高額的補貼。”柳甄解釋稱。
未來,如何通過技術提高效率和實現本土化,將是她工作的核心。對於一家完全中國化運營的國外科技公司,Uber還不得不考慮其中國股東的退出問題。
因此,柳甄表態,Uber中國將來一定會在國內上市,但至少是兩年后的事。
(編輯:黃鍇,如有意見建議請聯繫:huangk@@21jingji.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