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蒙牛回應:傳聞失實 所有集團高管均正常工作

鉅亨網新聞中心


前晚11時,一條微博上的信息令眾人震驚,稱前段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圣元“激素門”竟是蒙牛及其公關公司一手策劃而成。且是專門針對伊利QQ星兒童奶、嬰兒配方粉策劃的蓄意破壞,最終卻誤傷圣元。蒙牛總裁助理楊再飛、蒙牛兒童奶項目負責人安勇及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北京戴斯普瑞網絡營銷顧問等數人涉案。

而截至發稿時,蒙牛發來的官方聲明則表示,所有集團高管均在正常工作,并業已就此事報案。


伊利稱已就7月事件在內蒙報案

該微博稱,楊再飛亦為博思智奇總經理,已被邊境控制,安勇曾在9月3日出逃美國,10月1日返回北京時被刑拘,現已轉為正式批捕。蒙牛兒童奶項目成員劉慧芳接受調查,曾任蒙牛集團首席顧問的博思智奇副總經理趙士勇等7人接受審訊、網絡部負責人趙寧等3人被批捕,目前還有戴斯普瑞兩人在逃。而一個小時之后,便有為蒙牛叫屈的帖子稱,楊再飛不是蒙牛總裁助理,只有安勇是蒙牛員工,確已被抓。微博信息疑為伊利策劃,蒙牛已報案,國資委已介入。

伊利內部人士袁志(化名)則向本報證實稱,7月時,攻擊伊利的《出奇的憤怒!殘害兒童!伊利Q Q星有深海魚油》等帖大面積出現,伊利隨后便在內蒙報案,楊再飛等人也因為一手策劃伊利Q Q星及多家嬰幼兒魚油含EPA會導致性早熟事件而被批捕,伊利上下均知道此事。

圣元公關部總監張迎玖則表示,剛剛看到傳聞,對此無法進行評論。此前,在圣元事件進行過程中,就有不具名郵件向記者爆料稱,該事件幕后策劃者是同為知名本土奶粉品牌的貝因美,張迎玖同樣表示了驚訝與不知情。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指出,乳企間相互拆臺現象不僅加劇了國內乳制品行業的惡性競爭,且給外資品牌再次創造了乘虛而入的機會。而事實上,圣元市值大幅蒸發時,蒙牛、伊利、光明、三元、皇氏等國內乳業股確實出現普遍性下跌。

對于傳聞,蒙牛新聞發言人姚海濤稱全部失實,均為虛構,證實了蒙牛已經報案,但未透露在何地報案,并強調事件系對手的惡意競爭手段,蒙牛給予強烈斥責。而截至發稿時,蒙牛發來的官方聲明則表示了基本同樣的意思,強調所有集團高管均在正常工作,對于安勇是否已被批捕,楊再飛除了博思智奇總經理外是否還兼任總裁助理,并未給出明確答復。

兒童奶為蒙牛、伊利重要戰略產品

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向記者表示,圣元事件發生之初讓其聯想到去年的多美滋結石患兒事件,都是以消費者投訴為起點,然后迅速傳播,難免讓人有存在幕后黑手的聯想。“但從蒙牛的發展來看,專注于奶粉的圣元并不是其競爭對手,實在沒有必要用這樣的手段去打擊圣元。”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連芳也稱,蒙牛直接打擊圣元和伊利配方粉的可能性極小,“伊利配方粉有40億左右銷售額,圣元也有20億,蒙牛可能只有1億左右,其利潤增長點主要在特侖蘇等高端產品,犯不著在配方粉方面動這樣的腦筋。”

按照袁志的猜測,當初或是蒙牛為了不太暴露打擊伊利的目的,因此7月在進行網絡和媒體策劃時又拉上了圣元等其他可能導致性早熟的案例,“只是伊利比較警覺,很快報警,故而沒有造成大面積影響,而圣元則可能是后期又被其他因素所影響,才愈演愈烈。”但記者分析具體事件看來,液態的兒童奶與配方粉之間品類差別極大,因同一事件而誤傷的因果鏈條令人費解。

本報獨家獲得的A C尼爾森數據顯示,2008年蒙牛未來星率先開辟兒童奶市場后,伊利、光明相繼加入戰團,在2009年常溫奶總體銷售額增長2%的背景下,兒童奶一枝獨秀,取得高達56%的增長率。而三大品牌的占有率為蒙牛未來星58.31%,伊利Q Q星38.87%,小小光明2.82%。雖然伊利去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與蒙牛仍存在一定差距,光明的市占率則還出現了1.5%的下滑。袁志則向記者透露,去年伊利160億-170億的液態奶中5%-7%是兒童奶QQ星,實現了銷量翻倍,是重要的戰略布局產品。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