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專題】光大控股唐焱:中美均喜採用量化政策工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0年2月25日起,再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月18日,美國聯儲局宣布,將銀行貼現率由0.5%提高至0.75%,消息一出,港股應聲急挫。不過,美股對聯儲局的舉動不以為意,港股隨後大幅反彈,可見港股與美股間的關系仍然十分密切。
由於港元及美元的聯系匯率,港股一直受美股左右,過去二十年,基本上是美股升、港股升,美股跌、港股跌,只有個別年份,如亞洲金融風暴等,才會出現例外。惟當愈來愈多的中資股在港掛牌,愈來愈多的中資股成為恆指成分股後,這個影響已經日漸減退。而中國的經濟發展,中資類股的走勢,更加對港股有影響力。雖然如此,一日港元與美元掛鉤,一日美國仍維持其經濟強勢,美國的影響仍會存在。
中國的崛起,不單顯示在對港股的影響,對歐美亦有相當的影響力,最近筆者經常看到彭博及路透社的新聞頭條,均以人民銀行的政策為主題,好象過年前人行加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之時,彭博則大字標題報導,歐美股市亦因而受到沖擊。
美國聯儲局通過提高貼現率以減少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導致商業銀行的準備金減少,從而達到收縮流動性的目的。人民銀行通過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以達同一目的;可見中美兩國均採用「量化寬鬆」政策工具。主要由於當前經濟運行周期的不確定性、物價未來運行的復雜性和匯率升值對經濟復蘇沖擊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在政策工具的選用上能達到靈活和見效快的特點,因此,在政策工具的選擇上仍偏向「量化」,對利率的啟動仍偏謹慎的策略,當前面臨著既要調節「流動性」又要保證「寬鬆貨幣政策」;因此,短期內貨幣政策將偏向「寬貨幣,緊信貸」的格局,一方面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這就需要一個低利率的環境帶動民間資本的活躍),另一方面又收縮經濟體中過多的流動性(這就需要用量化工具去收縮過多的流動性,以減緩通脹的壓力)。
量化政策工具的好處,有點像“聰明彈”,可說是指哪打哪,既可控制風險,同時對實體經濟及股市的影響又不會太大。因此,這種調控又稱之為微調,與2004年的宏調,只是相似,但不盡相同,預期對股市的沖擊亦會較當年為低。
光大控股研究部副主管唐焱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財華中國網 (http://www.caihuanet.com) 或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
FINT[PFSTBMX,FTRE]
X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