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被動的指數投資主動的金融創新

鉅亨網新聞中心


11月15日,上海陸家嘴一間會議廳里人聲鼎沸,各路金融精英匯聚一堂,討論中國指數與指數化投資。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指數和指數化投資也從小小根苗茁壯成長。2010年11月29日,上證380指數就將正式發布。根據統計,目前以上證打頭的指數種類約80只,而整個A股市場的指數品種超過300只。

與此同時,指數化投資也如火如荼地發展。2010年10月,上交所12只ETF產品的總成交額為497.55億元,超過香港成為亞洲最大的相關產品交易市場。這僅是指數化投資的一個方面,數據顯示,國內指數型基金已超過70只,合計資產凈值超過2800億元。其中,嘉實滬深300指數LOF基金,截至10月底規模達381億元,是國內最大的指數型基金。無論是市場還是產品數,或者單個產品規模,中國指數化投資都已獲得顯著發展。

所謂指數化投資,就是以復制指數構成股票組合作為資產配置方式,以追求組合收益率與指數收益率之間的跟蹤誤差最小化為業績評價標準。


看起來,指數化投資只不過是盯住某個指數進行的“被動”投資,但功夫在詩外,無論是前期的指數編制,還是其后的相關產品開發、運行,都蘊含著不同的“創新”智慧。

上海證券交易所產品開發部總監趙小平說,隨著市場的發展,光靠“拍腦袋”不能解決問題。“過去整個市場只有8只股票,也許可以拍腦袋,現在僅一家交易所就有1000多只股票,怎么拍腦袋?”

“拍腦袋”的邏輯背后是產品開發的新思路。一位業內人士說,編制老八股的指數容易,而編制1000多只股票的指數很難。事實上,現在的指數編制早已超出了A股的范疇,美、日、德、澳、新等主要市場的中資概念股也被涵蓋其中。指數甚至可以跨市場,債券、基金、商品等各類資產都可以按照一定權重編制在一起。事實上,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創新指數、碳效率指數、清潔能源、環保科技等多種類型的主題指數,越來越多的指數種類創新正在給“被動”的指數化投資提供可能。

如何開發對接指數的投資產品以及投資經理如何運營是另一個“主動創新”環節。

“比如上交所現在就在花大力氣開發黃金ETF,還有債券ETF,如何把合適的指數對接投資基金,需要花很多心思。”業內人士說,目前上交所ETF的發展目標是跨市場、跨境、跨產品。

在美國市場,每100位基金持有人中就有2位是ETF持有人,按照這個比例,中國應該有超過2000萬ETF投資者,而現在只有50萬。在龐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面前,如何開發出好的產品成為關鍵。“創新不是錦上添花,而是生死存亡。”一位業內人士的話雖然有些夸張,但意味深長。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