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稱四方面因素催生用工緊張現象
鉅亨網新聞中心
業內人士認為,有四方面的因素直接導致了2010年沿海地區“用工緊張”,其中包括國家區域經濟均衡發展政策引發農民工大量回流等。
中新社援引《?望》新聞周刊3月16日刊登評論分析文章指出,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有四方面的因素直接導致了2010年沿海地區“用工緊張”:
首先是出口企業生產紅火。?
?
許多勞動部門與企業人士表示,09年上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企業普遍裁員,09年下半年經濟回暖后,已出現了用工緊張現象。2010年春節,由于大量農民工返鄉,再加上外貿形勢好轉,出現了用工“春荒”,主要特點是行業多、地域廣、普工短缺,這在以前從未有過。具體表現在各類加工制造業、普通服務行業都缺工;東部沿海地區緊缺,中西部許多地方也缺工。
其次是國家區域經濟均衡發展政策引發農民工大量回流。
“2009年以來,我們加大力度吸引外出農民回原籍工作,到目前已經有近20萬農民工回流。”蘇北經濟基礎最薄弱的宿遷市市委書記張新實說,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說,能把外出農民留在本地工作就是最大的政績。這不僅能免去農民來回奔波之苦,也為本地日漸增多的大項目輸送了勞動力。
據了解,《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出臺后,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市在幾個月內引進項目超過3,000億元,沿海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迅猛增長,這些都增加了用工需求。2010年春節長假期間,蘇北5市企業普遍缺工,各地人力資源部門舉辦了幾十場招聘會,用優惠的待遇引導農民工留在本地打工。
第三是東部地區城市化加速,新興產業、服務業壯大后用工需求仍在增長。
無錫錫山區人保局副局長邊榮偉說,發達地區高速推進的城市化帶來了許多普通服務行業的用工需求。比如無錫市大型超市現在已有幾十家,每家用工都在幾百人,而在10年前只有1家大超市。城市改造中臨街房屋都成了商鋪,也需要大量服務人員。城市綠化、旅游業的發展對普通工人的需求也很大。
本刊記者采訪獲悉,近年來東部制造業向中西部轉移已有相當規模。紡織服裝、電子、皮革加工、鞋帽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大規模向中西部轉移,欠發達地區對于普通工人的需求持續增長。而東部地區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并沒有下降,東部傳統產業為了參與國際競爭,既注重科技投入,也注重規模效應。在蘇州、常州等地都看到需求上萬人的大項目正在上馬,往往一次招工數千人。此外,新能源、環保、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的急速增長也帶來旺盛人力需求。
第四是新生代農民工普遍對“賣苦力、賺錢少”的工作沒興趣。
許多企業與人保部門人士表示,與第一代吃苦耐勞、收入微薄的農民工相比,80后、90后等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文化中長大,普遍有較高的收入預期,對賣苦力又收入不高的工作沒興趣。無錫錫山人力資源中心談蘇杰說,“許多剛剛從高中或者技校畢業的新人,來我們這里找工作就要求月薪2,500元,到了企業一不滿意很快就離開。而我一位同事的小孩,在蘇州一家韓資企業打工月薪3,500元,但是他最近不干了,因為工作太累。”
(程曦?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