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羅平鋅電半年報詭異重重 上市兩年虧損上億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羅平鋅電2007年以10.08元成功發行了2560萬股,募集資金近2.6億元。但次年便出現數千萬元的虧損,今年上半年更是巨虧了1.39億元。如果參照同行業公司的經營數據來分析,羅平鋅電潛藏的財務問題詭異重重。

據證券市場紅周刊9月19日報道稱,羅平鋅電(002114)于2007年2月以10.08元成功發行了2560萬股,募集資金近2.6億元。上市后除當年推出了10轉增8派3.5元的優厚分配方案后,次年便出現數千萬元的虧損,今年上半年更是巨虧了1.39億元,經營性現金流為-1.12億元,而馳宏鋅鍺同期卻實現了1.80億元凈利潤和2.68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同樣都是以金屬鋅為主營產品的上市公司,生存質量何以相差如此之大?經查閱羅平鋅電半年報,發現潛藏的財務問題詭異重重。

主營產品價格質疑

公司半年報中稱,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為“受歐洲債務危機和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影響,鋅產品消費量下降,國內新產品供應過剩、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導致“營業收入下降”。經查閱上海有色網關于0#鋅的價格統計,今年6月底大概在14800元/噸左右,去年同期則維持在13000元/噸左右,價格同比還呈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對此馳宏鋅鍺半年報中也稱“本年產品平均單價高于上年同期平均單價”是導致“營業收入上升38.48%”的原因。


同樣都是銷售鋅錠的公司,為何會出現一高一低、一增一減完全背離的財務數據變動呢?用同比出現上漲的主營產品價格來解釋營業收入的下降和巨虧,顯然是說不通的。

主營產品毛利率質疑

公司披露的鋅錠產品毛利率為-14.61%,比上年同期的13.88%大幅下降28.49個百分點,屬于典型的“干越多、賠越多”業務。對此公司解釋為“鋅錠價格下跌,而原材料采購價格下跌時間滯后所致”。經查公司存貨發出采用加權平均法計量,與馳宏鋅鍺存貨發出計量方法相同,但是馳宏鋅鍺上半年鋅產品毛利率為23.49%,較上年同期的19.16%上升了4.33個百分點。

銷售同樣商品、采購同樣原材料,存貨計價方式又相同的兩家公司,毛利率竟然出現了如此大的反差,這正常嗎?難道馳宏鋅鍺的管理層像一個炒股高手,成功地在原材料市場上“抄底”,同時在產成品市場上“逃頂”?這顯然是有悖常理的。

庫存商品及存貨跌價準備質疑

對于公司利潤的驟然下降,公司半年報給出的解釋是“導致報告期末計提了較大額度存貨跌價準備”所致。公司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計提存貨-庫存商品跌價準備7558萬元,占期末庫存商品余額37584萬元的20.11%,計算出的計提比例為16.74%。而同期馳宏鋅鍺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僅87萬元,不足期末存貨余額96754萬元的0.1%,二者關于庫存商品跌價準備計提比例的落差,再次印證了其產品成本的巨大差異。

我們知道,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的原則,而且賬面原值通常反應產品實際成本,如果參照鋅錠14800元/噸的期末價格,則可以計算出羅平鋅電鋅錠的成本大致在17800元/噸的水平,不僅高于鋅錠年初17600元/噸的價格,而且今年上半年也僅有1、2兩月維持在這一水平之上。

那么從一般邏輯上推理,當原材料價格處于高位,導致產品成本高于市場售價的倒掛現象時,公司至少應當采取限制產量等措施,盡可能降低損失。但是羅平鋅電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沒有根據銷售量的變化限制產能,甚至還加大生產力度,消耗原材料儲備。

公司半年報顯示,原材料存貨期末余額1.64億元,較去年末2.45億元減少了0.81億元,可見公司在減少原材料采購的同時持續生產,導致庫存商品存貨期末余額3.76億元,較去年末0.85億元大增了2.91億元,公司自己也承認“存貨比上期增加62.05%的主要原因是主產品鋅錠庫存增加”,顯然出現了產品積壓的情況。

問題是公司既然明知“市場需求下降”的情況,卻仍然加大生產規模、增加庫存商品儲備,導致“產能擴大,人工工資與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這又是有悖常理的。

資金壓力債務期限結構質疑

羅平鋅電逆勢選擇在庫存商品上沉淀大量資金,難道是公司擁有的財務資源充沛到可以隨意支配?如果是這樣,至少說明公司的財務實力強大,但現實卻遠沒有這樣樂觀。

從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看到,負債總額較年初增加了2.2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71.25%,已超過了70%的標準警戒線,較年初上升了14.41個百分點。流動比率僅為0.77,貨幣資金余額0.36億元,遠低于短期借款余額4.65億元,資產流動性和短期償債能力堪憂。

此外,籌資活動凈現金流量為0.69億元,尚不足以彌補經營性現金凈流量的流失,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了0.63億元,可見公司的財務資源不僅不富裕,反而是捉襟見肘,此時公司恰恰應該采取收縮財務資源的保守策略,以應對可能的財務危機,但是公司的財務決策再一次使人大跌眼鏡。

上半年長期借款較年初減少了0.26億元,而短期借款則增加了2.2億元,借短還長是典型的激進財務策略,這與公司的財務現狀極不匹配。莫非公司對未來可運用的財務資源胸有成竹?有信心一改上半年的銷售頹勢?抑或是有新的融資計劃?果然,公司緊跟著在9月1日發布公告,申請了合計2.8億元的綜合授信,但是同樣還是一年以內的短期貸款,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如果單看羅平鋅電的半年報中的巨額虧損,投資者恐怕只能自認倒霉,畢竟“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嘛。但如果我們參照同行業公司的經營數據來分析,卻發現羅平鋅電的財務數據十分詭異,很多經營策略明顯不符合常理,那么在這些詭異和不合理背后,又會隱藏著什么秘密呢?

(何瑩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