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國家挑戰中國 匯率戰仍將難以避免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本周謹慎提醒中國,應進一步讓人民幣升值。投資人多認為人民幣遭人為大幅低估,有利中國出口,其他國家幾乎都因此付出代價。
連國際貨幣基金(IMF)也估計人民幣目前低估了達27%。更有經濟學家說,低估幅度達40%。
但是如果中國持續讓人民幣以蝸牛速度升值,則其他主要出口國家的競爭只會惡化。
日本於周三進場干預--六年來首度採取此一行動--壓低日元,極可能是第一項具體訊號,顯示匯率戰於未來幾年,可能持續。
主要工業國家此時較以往更依賴出口,以提振疲弱的經濟,拉高就業情況。
周四,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桑默斯重申,歐巴馬總統的目標,要在五年內,讓出口加倍。
這當然是一項崇高的目標,但是其他國家又何嘗不希望如此。
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美元在避險買盤下,價位上漲,但2009年,避險買盤消退,美元轉為疲弱,美國出口因而增加。但今年,美元指數大多時間上揚。
美元上漲的主要因素,則在歐元。今年稍早,由於希臘危機,歐元下跌了20%。但歐元隨後反彈,而許多歐洲國家仍希望見到歐元持續受到壓力,價位走低。
在歐洲,由於採取緊縮措施的時機不佳,經濟展望遂告惡化,預期成長仍將在水平之下。那麼又該如何擺脫困境?答案當在出口。
事實上,在經濟成長展望疲弱的情況下,所有主要經濟體--包括歐盟,美國,日本與中國--無不希望透過本國貨幣的匯率,取得競爭優勢。
以往,只要美國透過貸款引發的消費能夠去化各國的生產,這招通常都能奏效。然而,現在情況已經有所不同。
中國依舊獨大。美國,歐盟與其他國家則因擔憂失去生意,不敢與之對抗。同時,各各國家的工作機會仍不斷流失。
由於不見個別國家以關稅挑戰中國,20國集團下個月在南韓舉行會議時,當共同採取強勁立場,對北京施壓。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