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亞洲各國央行面臨政策選擇兩難困境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導致大量資金涌入亞洲新興國家后,亞洲各國央行將面臨政策選擇兩難境地,因其無法同時實現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與利率溫和的管理目標。

綜合媒體11月12日報道,在西方國家紛紛將利率下調至歷史低位并不斷實施量化寬松舉措后,大量資本流入亞洲國家,但亞洲各國央行紛紛發現,其將無法同時實現資本自由流動,匯率波動可控與制定溫和利率的政策管理目標。


這就是所謂“不可能實現的三位一體組合”(impossible trinity),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A. Mundell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Marcus Fleming曾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這種學說,即一個國家將無法同時擁有一個開放資本賬戶(可跨境自有流動的資本賬戶),一個固定匯率機制與獨立貨幣政策。一個國家最多可能會成功實現上述其中兩個目標,但要堅持三個目標都實現,將需放棄其他方面的政策。

這個備受學術界關注的學說正在亞洲部分國家央行與財長面前演化成嚴峻的現實。美國的經濟緩慢復蘇步伐與低利率化境促使投資者將大量資金投放到正在快速發展的亞洲國家,導致部分亞洲國家內部通脹壓力上升,資產價格上行,股市大漲等多種狀況出現。

韓國、印度等多個亞洲國家預計將在近期多個全球峰會中提出對游資給本國帶來壓力的關注,尤其是美國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后的壓力。

之前諸多亞洲國家政府允許資本自由流動,并維持匯率穩定。而為避免本國貨幣升值,這些國家通過加大貨幣供應來買入美元應對,其實這效仿了美聯儲的貨幣寬松政策。亞洲政策制定者已開始意識到這種不可能實現的三位一體組合困境。日本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Subbaraman稱,全球2011年最艱難的職位就將包括亞洲央行的政策制定者,這些亞洲國家將面臨動向極為不穩的資本流動。

據新加坡星展控股集團(DBS Group Holdings)數據顯示,自2009年4月迄今,亞洲日吸收外資23億美元。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的股市均創歷史新高,MSCI亞洲新興市場股票指數2010年迄今上漲17%,而標準普爾美國500指數同期僅上漲9%;且除實施聯系匯率的港元外,亞洲主要國家的貨幣該期間均出現升值,盡管相關國家政府紛紛出臺舉措抑制本國貨幣升值來支撐出口業。

2010年迄今已6次加息的印度央行官員已在講話中表示出政策制定的兩難境地,即印度央行在通過加息抑制國內通脹時,還會吸引更多尋求兩位數收益增長的外資進入。外資大量涌入后將會抬高國內房地產與股市通脹壓力,同時迫使央行進入繼續加息的惡性循環。印度央行行長蘇巴拉奧(Duvvuri Subbarao)曾在10月27日表示,央行將不得不在國家層面處理這種不可能實現的三位一體組合困境。在處理匯率與游資矛盾時,央行無論如何抉擇將都需放棄一部分。

為阻止新一輪的外資涌如潮,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央行已暫停加息步伐。印尼與菲律賓央行迄今仍未加息。摩根士丹利駐新加坡經濟學家Chetan Ahya稱,亞洲國家央行在努力保持低利率環境,盡管同時國內通脹壓力在加重。中國在10月之前保持了利率穩定,但中國政府已在近期先后作出了加息以及第四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利率的決定。

從近期來看,亞洲國家央行在將控制外資進入作為首要管理目標,其中,泰國央行10月取消了針對外資投資國內債券收益而實施的15%免稅政策。泰國央行行長Prasarn Trairatvorakul在10月29日表示,如果泰銖升值加速,其不排除實施控制舉措的可能性。

韓國方面正在考慮征收銀行稅與金融交易稅,且韓國央行行長金仲秀(Kim Choong-soo)近期表示,實施資本控制舉措將可能有效。印尼央行行長也曾表示,其將考慮將外資投資本國債券的持有期限從1個月延長至3個月。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旗下印度與東南亞部門主管Prior-Wandesforde稱,預計未來將有很多國家開實施資本控制舉措,而美聯儲近期出臺的第二輪量化寬松舉措將加速這些政策的出臺步伐。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Subbaraman稱,亞洲國家不希望本地經濟受美國政策牽制,亞洲需要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制定政策。

(李軍偉 編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