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解讀:消費排“三駕馬車”首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此次三駕馬車有新的變化,更加強調了消費的重要性,擴大內需將成為首要任務。
綜合媒體10月19日報道,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在“三駕馬車”中,消費排在第一。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讓很多專家眼前一亮。
這與以往強調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有新的變化,更加強調了消費的重要性。”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總裁關建中博士說,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不惜一切代價”投入資源能源,片面地強調增長,大量依賴廉價勞動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認為,實現這些目標要求,我們不能簡單復制從低收入國家邁向中等收入國家的既有路徑和模式,必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國內消費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難以明顯提高說明收入分配機制中還有問題尚待解決。”關建中說,只有理順收入分配機制,依靠科技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促進經濟發展,中國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新華社近日播發的文章也強調,面對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之間的失衡矛盾,擴大內需將成為“十二五”期間中國調整經濟結構的首要任務。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國家一直把經濟結構調整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從09年開始,經濟結構調整的思路有了很大的變化,改變了以往就產業調整產業、完全以政府為主導的調整思路。”
經濟結構的調整包括消費結構、產業結構、收入結構、需求結構等。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2010年,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從“增長”方式轉變到“發展”方式轉變,不僅僅是字面的改變。
他指出,原來所說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主要是指通過生產要素結構的調整,實現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則至少擴大至需求結構、供給結構和生產要素結構3個方面。在需求結構轉變方面,經濟增長要從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轉變為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發展,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在供給結構的調整方面,鄭新立認為,經濟增長要從過度依賴第二產業的增長,轉變為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在要素結構的調整方面,經濟增長應從過度依賴物質資源消耗,轉變為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強化管理,提高勞動者素質來推動經濟增長。
(王敏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