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成品油再度逼近調價窗口 漲與不漲面臨兩難

鉅亨網新聞中心


CPI創出年內新高,“柴油荒”蔓延,成品油再度逼近調價窗口,面對這種復雜局面,決策部門面臨漲與不漲兩難考驗。

綜合媒體11月12日報道,在CPI創出年內新高以及“柴油荒”蔓延的同時,我國汽柴油價又可能面臨新的調價時機,而這種局面,對國家相關決策部門來說是一次艱巨的考驗--是繼續跟隨原油油價的波動,上調成品油零售價呢,還是盡量控制價格,以穩為主?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10月26日上調了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30元和220元。當時國際油價在82美元/桶附近,截至到11月8日,國際油價已突破87美元/桶,漲幅為6%,已超過4%的調價限制,只是時間上還沒有超過22個工作日。世華分析師認為,當前國際油價已創出兩年來的新高,強勢特征明顯,近期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小,隨著調價時間窗口的臨近,11月下旬柴油價格有可能再次上調。

第一財經日報援引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的話稱,調價將“毫無疑問”。他解釋說,首先,國家既然定了這樣一個機制,就應嚴格按機制走,否則意味著政策的失靈;其次,如果不繼續上調汽柴油價,那么未來政府若再出臺新的價格規則,在外界看來也不一定會有效實施。

另一方面,雖然中石化、中石油正在全力生產柴油,但畢竟高原油進口價的情況下,其利潤率不高。即便中石化已采取了每增加一噸柴油獎勵1000元的政策,但也不如調價更能鼓勵企業的煉油積極性。“現在包括浙江、內蒙古、江蘇、河南、廣東以及湖北等多省市(自治區)都在遭遇‘柴油荒’,提油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供需矛盾。”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表示,“由于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這種輸入性的通貨膨脹是不能避免的,那只能從國內調價來解決一些問題。”


另一位基金研究員也表示,提價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督促用油方繼續“節約能源”。

事實上,人們也擔心調價對于CPI的影響。10月份CPI漲幅高達4.4%,創出25個月以來的新高,汽柴油價格的高漲會傳導到其他產業,比如工業及農業、運輸用原料都會走高,將進一步影響到CPI。但廖凱舜也指出,相信這種影響是比較小的,“這要比目前油荒現象導致整個運輸鏈條的效率低下要好。”

對于提價持有反對意見的也大有人在。國金證券研究員劉波表示,在發改委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中也提到,當國際原油價高于每桶80美元時,(政府將)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他解釋到,這種特殊時期政府反而會壓制汽柴油價的上漲,并不容易提價。

其次,國內比國外的成品油價還要貴一些,若是再提汽柴油價,反而可能會拉大這種差距,讓汽柴油的走私者更加有利可圖。目前,國內外的汽油及柴油差價估計在500到700元/噸。

“而且,上一輪10月26日汽柴油漲價之后,柴油反而更缺了。因而,要是說通過提價能讓柴油荒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恐怕很困難。而且,柴油荒也與市場需求較高、中石油中石化占柴油市場供應量比重過大、調配機制不到位等有關,不是提價就能化解的。”劉波說。

韓曉平則建議,中國煉油廠是否也可考慮即時公布汽柴油產銷量及庫存及進出口數據。這樣至少能讓公眾了解到市場是否陷于供求不平衡的階段。“現在讓一些人不能理解的是,盡管企業不斷對外解釋其在增產,但人們在加油站所感受到的,還是排隊加不上油或者限量供應。”

(李艷 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