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正被什么裹挾又將往哪里去
鉅亨網新聞中心
10月CPI上漲4.4%,接近溫和型通脹的上沿。此數據一出,讓許多分析人士十分詫異。因為,就在一個月前,還有不少大牌分析師認為,CPI在四季度會回落,不必擔心通脹。反而是明年要多加注意。為什么名家們會看走眼呢?中國的CPI正在被哪些東西裹挾,又將以什么方式往哪里去呢?這是很值得探討的。
此前,之所以有不少分析人士對物價走勢表示樂觀,是因為他們在觀察CPI時,只注意分析常規因素對物價的影響,沒有看到非常規因素正在裹挾著中國的CPI持續堅挺。比如,有分析師認為,今年農產品價格上漲主要是受自然災害影響,加上游資炒作,所以有較大波動,但這些因素不可能成為通脹的來源。因此估計,今年CPI見頂時間大約在9、10月,高點在3.8%以下。
現在,10月高企的CPI數值讓分析師們大跌眼鏡。不僅如此,從CPI和PPI的趨勢以及相關指標看,未來兩個月的物價形勢同樣也不樂觀。因此,有發改委官員稱,今年全年CPI將超過3%。而前9個月CPI累計只有2.9%。這就意味著未來兩個月的消費物價仍將繼續走高。以至于央行官員開始發話,不會放任通脹的出現。
問題不在于通脹是否出現,是否肆虐,這是結果,不是原因。關鍵是要搞清楚是什么因素導致未來物價形勢越來越嚴峻。這些因素,除了有常規的部分外,有沒有非常規的因素在推動CPI上行。從中國的情況看,顯然有四大推手在影響著貨幣發行,裹挾著物價持續上漲。這便是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貿易版圖擴大、城市化進程加速,以及投機的盛行。這些因素對CPI的影響至為關鍵。
因為,說到底,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太多的錢追逐需求,導致貨幣貶值,錢不值錢。而引起通脹的原因則是復雜的。其中之一,就是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加上經濟的貨幣化程度提高,導致全社會對貨幣投放的需求量持續擴大。在中國,最突出的就是信貸規模持續擴大,甚至達到GDP的兩倍,這在全世界是沒有的。而超發的貨幣自然會引發通脹的加劇。這是很顯然的。
其二,貨幣超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與貿易有關。中國現在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貿易的持續快速增長,不僅表現在貿易結構的深化上,同時還表現為貿易版圖的持續擴大。而持續的貿易順差和貿易盈余的擴大,以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機制的推廣,也使人民幣的超發有了很現實的需求。
其三,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則從另一個方面,也就是非貨幣因素的方面,推升了居民消費物價的持續上漲。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房價的大幅飆升,大大抬高了一個地區的生產成本和生活成本,并成為一個地區物價上漲的標桿。而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商業環節的增加,居民消費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已受控于商業環節,從而增強了物價上漲的剛性。
其四,在流動性泛濫的大背景下,市場熱錢也就是投機資金到處尋找牟取暴利的機會,又從市場環節擾亂了既有的價格秩序,使物價脫離了基本面需求,呈現出振幅巨大的上漲態勢。今年以來,有不少農產品價格就是由于熱錢的炒作而一飛沖天的。不僅是農產品,在其他冷門的市場也是如此。只要有熱錢的流入,整個市場的價格體系就會迅速瓦解。這是目前最突出的現象。
除了以上這些非常規因素外,全球流動性泛濫也是推升CPI持續上漲的一大外部因素。而流動性泛濫問題,并不是現在才有的新矛盾。早在本輪金融危機爆發前,就是世界經濟的隱形炸彈。危機爆發后,全球推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現在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為了挽救本國經濟,又在推行二次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就從外部環境方面,強化了對未來通脹的預期。
由此觀察,在目前的中國,影響CPI的因素,要比一般分析人士預想得更復雜、更隱晦,更需要小心對待。而不管你怎么分析,未來通貨膨脹的剛性特征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面對這種情況,老百姓該怎么辦呢?除了安排好日常生活,恐怕需要把一部分資產分配到抗通脹的投資中,才能減少損失,戰勝通脹。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