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物價上漲會持續

鉅亨網新聞中心


這里之所以寫作“物價上漲”,而不是“通貨膨脹”,是因為我們面臨的物價上漲不僅僅是貨幣因素。

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4.4%,這一數據遠遠超預料。回顧過去幾個月,筆者有兩個基本判斷,一個是物價上漲的趨勢在今年四季度會終結,另一個是央行的貨幣政策會向常態回歸。

現在看來,第一個判斷出了差錯。細細想來,是因為只注重了物價變動的翹尾因素,而忽視了物價上漲內涵的結構性變化,錯誤判斷了此次物價上漲的特質。

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其經濟發展過程和經濟結構提升的變動中,物價上漲,特別是占權重較大的食品價格上漲,有兩種類型:一類是臺階式上漲,即商品價格在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會形成一個價格平臺,以后的價格變動很難再低于這個平臺。最為直觀的是蔬菜價格變動,它的價格曾以“分”,以“角”以至以“元”為單位記地發生變動。另一類物價變動是在一個區間內波動。


用歷史的眼光看,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我國就經歷過幾次物價臺階式上漲。在資本市場上,伴隨著物價臺階式上漲而引發的“國債期貨”風波,也與此相關。只是進入到21世紀,物價的變動持續了相當長時間的區間波動形態,通縮和通脹交替出現。這使人們對物價上漲的階梯性形態有些淡忘,之前的誤判也有緣于此吧。

在21世紀過去的年份中,物價波動之所以保持在一個價格箱體內,有兩個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生產領域存在的產能過剩加劇了流通領域的市場競爭,它吸收了很大一部分因原材料漲價而引起的成本提升,進而保持了價格穩定。

二是中國城鄉二元化的結構,使農村成為勞動力供給的蓄水池,勞動力在農村和城市間的交替流動,使得勞動力的成本被壓到極致。物價的平穩是人們在以低成本享用人口紅利。

而現在,物價的上漲除了人們一般所說的貨幣因素,即貨幣流動性泛濫,結構性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產能過剩不能再完全吸收原材料漲價所提高的成本。譬如棉花、化纖的價格上漲會帶動衣著類商品價格上漲,這類商品價格一直起著拉低CPI的作用。農村勞動力不能再回到農村。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勞動力成本會重新評估,成為物價上升的剛性因素。由于這些結構性因素的變化,我國現在面臨的物價上漲將是一種臺階式上漲,并且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形成新的箱體。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