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通脹形勢"慎"對通脹題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14 11:10
現在,人們對經濟的預測能力是大大提高了。這不,前不久很多研究機構就判斷出今年7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3%。日前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正式數據,也正好是3.3%。不過,雖然大家對數據預測有共識,但是對下階段數據的演化趨勢,人們則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認為通脹還會延續,現在是創出21個月來的新高,以后還可能進一步改寫這個記錄,達到3.5%乃至4%以上。當然,也有人認為,現在的3.3%就是全年高點了,以后將會逐漸回落,到年底時會明顯低于3%的水平,從而為調控目標的實現創造條件。
那么,人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時下的通脹形勢呢?從資本市場的角度出發,這樣的通脹形勢又會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投資風險與機會呢?顯然,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CPI上漲的結構性特點
其實,相對于現在10%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3%左右的通脹不能算很高。一些學者就堅持認為,中國經濟現在是處于“高增長、低通脹”良性運行態勢之中。但是,相對于現在2.25%的基準利率來說,3%左右的通脹確實是比較高,客觀上它已經在侵蝕廣大老百姓的血汗錢。因此,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3%時,確實是應該引起高度關注。在這里,分析一下本輪通脹的特點很有意思。之所以現在通脹形勢比較嚴重,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去年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比較多地向市場投放貨幣。流動性充裕,從而為通貨膨脹的出現提供了基礎;其二,則是由于氣候異常,農業生產受到一定的損失,部分農副產品供應緊張,從而導致了價格的上漲。由于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計算中,食品占有較大的權重,因此當食品價格持續上漲時,就必然引發消費價格指數的抬高。距測算,7月份食品價格上漲了6.8%,對當月新漲價因素的“貢獻度”達到了75%。由此可以看出,現在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具有較大的結構性特點。
應該說,這樣的通脹相對容易控制。為什么?首先,從去年年底開始,國家就開始對貨幣政策進行了前瞻性的動態微調,開始收緊銀根。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流動性充裕的局面已經不是太突出了。受此影響,經濟增長速度也在放緩,并且直接導致了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價格也在逐漸回落。因此,通脹水平要進一步提高,并不現實。相反,在既定調控政策的制約下,會慢慢回落;其次,最近食品價格上漲比較快,觸發因素是國內外都有自然災害。但與前兩年相比,各國的糧食庫存都比較充分,因此國際糧食價格雖然一度暴漲,但很快就出現回調。就國內情況而言,盡管政府要控制住部分副食品的價格并不容易,但是調控糧價的能力還是很充分的。同時,因為農產品的市場周期比較短,目前條件下農業生產恢復速度比較快。再加上現在豬肉與糧食的價格較為合理,這就使得今冬明春豬肉價格有望保持平穩,從而可以避免2008年那種豬肉價格暴漲催生嚴重通脹的被動局面。所以說,現在出現的通脹,其形成條件有特殊性,控制的難度相對比較低。在舉國上下都在加強通脹預期管理的大背景下,相信今年下半年,特別是在四季度,通脹會慢慢回落。今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調控目標是3%,應該說還是有很大希望實現的。
行情還沒真正走完
當通脹出現時,人們的反應是復雜。顯然,通脹意味著貨幣的貶值,居民財產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損失。因此,作為理性的人,心底里是不會喜歡通脹。但是,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通脹也意味著實物資產價格的上漲。只要不出現惡性通脹以致經濟崩潰,那么持有實物資產,特別是具有較大漲價空間的資產,就能夠在通脹中實現保值與增值。因此,當溫和通脹出現時,股市往往還能夠有所上漲。而更為現實的是,在出現結構性通脹時,相關商品出現了漲價。而生產這些商品的企業,自然也就有機會獲得更高的估值。最近,食品價格上漲比較明顯,相應在股市,也就出現了農林牧漁板塊的全面上漲,有人將其稱之為“抗通脹概念”,或者說是具有通脹題材。其實,不管怎么說,它們都會成為通脹條件下的受益者。
必須承認的是,盡管現在這些股票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上漲,但總體來說,其行情還沒有真正走完,仍然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間。比如說,糧食減產后,糧價上漲,就一定會驅使人們擴大糧食播種面積。此時,對于種子的需求就會加大,搞育種的企業就有較大的投資機會。還有豬肉價格上漲以后,自然會刺激水產品價格走高。現在從事水產養殖的幾家企業總體情況都不錯,它們自然也是有投資機會的。再有,盡管股市上的農林牧漁板塊本身規模不是很大,但是與之相關的上下游企業還是很多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會與之發生聯動。現在,農藥、化肥及農機類企業,也是應該加以關注的。畢竟,在主要受食品漲價而導致的通脹中,這些企業可能會受益。當然,反過來,農副產品為原材料的企業,則可能直接承受了原材料漲價壓力,處境會比較被動。像生產糧食乙醇的企業,可能就屬于這一類。因此,與通脹題材相關的行業還是不少,涉及的股票就更多了。它們在通脹中所受到的影響,也是千差萬別的。
謹防行情“短命”風險
不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現在股市中通脹題材還沒有走完,農林牧漁板塊也在繼續受到追捧,但是其中的風險也是要留意。從歷史來看,通脹題材在股市上經常出現,農林牧漁板塊幾乎每年都會受到炒作。特別是在年初,由于自然災害多,又遇到消費旺季,因此是行情爆發的集中時段。但是,這種行情通常比較短命。這是因為農副產品價格對老百姓生活影響很大,受國家重點監控。一旦超出一定的范圍,就必然導致行政干預。所以,對農林牧漁板塊來說,產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想象空間有限。同時,由于漲價具有季節性,一旦時機過去,價格回落,那么相應的行情也就只能結束了。統計顯示,那種以農副產品漲價為主的通脹題材,通常也就能維持兩個月左右。今年的情況可能特殊一些,在年中時候再次出現了農副產品的明顯漲價,引發了通脹題材的再度升溫。但筆者看來,市場規律還是要起作用的,估計過不了多久,漲價局面就會緩解。那些所謂的通脹題材股,自然也就不可能長時間地延續行情。應該說,這是現在操作這類股票的最大風險所在。
無疑,通脹可以認為是股市中的一個題材,但它又是一個很特殊的題材。投資者關注,并且利用這個題材是必要的。可是畢竟它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應該非常謹慎地對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