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中藥材價格猛漲 部分常用藥竟漲了數倍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草藥價格從今年年初開始上漲,9月達到歷史最高點,目前還在漲,一些常用藥材價格漲得驚人。

據大河報10月19日報道, “幾個月前,買七服中藥只需花400多元,如今卻要700多元。”一位鄭州市民給本報短信平臺發來短信說,最近中草藥漲價太快,“有點吃不起了”。

記者調查發現,不但鄭州的中草藥漲價,全國范圍內幾乎所有品種中草藥都在漲價。河南中醫學院二附院藥學部副主任趙旭說,中草藥價格從今年年初開始上漲,9月達到歷史最高點,目前還在漲,一些常用藥材價格漲得驚人,“比如太子參,年初每公斤才40多元,現在得三四百元”。

業內人士認為,中草藥種植面積減少、需求量增大、云貴川等主產區大旱導致藥材歉收、游資進入炒作等是漲價的主要原因。眼下,這輪漲價已經導致一些市民放棄中藥改吃西藥,或者私自減少服用量。對此,醫生認為,不能因漲價而減少服用量或購買廉價的偽劣藥,這樣雖然省錢卻不治病。


一些中醫界人士認為,雖然中草藥屬于農副產品,價格隨行就市,但其為百姓經常接觸的醫藥資源,國家應該關注中草藥價格并出臺調控措施,使其回落至理性軌道。

讀者:一服中藥漲價兩三倍

從年初至今,太子參價格漲了六七倍,胖大海漲了四五倍,金銀花價格也翻了一番

在記者的印象中,吃中草藥要比吃西藥便宜得多,可前些天因上火求醫問藥時,卻被中藥價格嚇了一跳。“五服藥吃五天,269元。”醫生報出的價格讓記者十分意外。“去年吃過一次,五服藥不到100元,現在咋這么貴呀?”

給記者算賬的小伙子說:“不要說你覺得貴,我們也覺得貴。等過一段時間,價錢還得漲。”

記者的感受并非個例,不少市民也感到中藥價格漲得“吃不起”了。10月17日,手機號碼為136××××1880的一位女士給本報發來短信說:“我6月份買的藥七服430元,現在七服760元,穿山甲已經由原來的每克3元漲到4元了,藥房店員說還有繼續漲的趨勢。中藥藥效慢,吃的時間長,已經吃不起了。希望記者能關注一下。”

在河南中醫學院二附院,前來取藥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半年多沒吃中藥了,醫生給開了五服,一算賬竟然要200多元,去年也是這些藥,還不到100元,“我還以為算錯了,去找劃價的,他們說現在一服藥四五十元很正常”。

在鄭州市北環路和豐慶路交叉口附近一家中藥房,負責稱藥的女服務員告訴記者:“今年的中藥價格一直在漲,前幾天我們剛調過價。”

河南中藥材網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以來八成中藥材品種在漲價。

河南中醫學院二附院藥學部副主任趙旭對藥價上漲之快感慨不已。他說,年初,中草藥開始有漲價的苗頭,但漲幅還比較小,漲得比較慢,今年四五月份開始快速上漲,九月的價格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一直持續至今,目前還有繼續上漲的苗頭。

“以前的藥價漲是此起彼伏,可今年幾乎是全線上漲,而且漲幅是加倍翻番。太子參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胃之功效,是一種常用藥,這個藥今年一二月份還是每公斤40多元,四五月份漲到了每公斤90多元,現在每公斤三四百元,漲了六七倍。還有胖大海,由每公斤五六十元漲到二三百元,漲了四五倍,金銀花的價格也翻了一番。”趙旭說。

現象:全國中藥“集體瘋狂”

北京、長春、合肥、福州、青島等國內大中城市中草藥價格都在不約而同地上漲

不但鄭州的中草藥價格普遍上漲,全國大部分省市的中草藥價格都在猛漲。中藥材信息中心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8月份以來,太子參、連翹、三七等價格大幅上漲,其中,連翹從每公斤25元升至40元,金銀花價格個別產區漲幅達200%以上。

據媒體報道,河北省安國市是北方最大的藥材集散地,素有“中藥材市場晴雨表”之稱。據安國市藥業發展局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中藥價格漲得厲害,諸如蟲草、野山參之類的名貴中藥更是貴得離譜。在浙江金華市等地,市民日常食用的九成中藥材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不少價錢都漲了兩三倍。在廣州清平藥材批發市場,絕大多數中藥材都在漲價,一個普通中藥材店的銷售人員透露,店內40多種中藥材是“一片漲聲”。

而據各地媒體報道,北京、長春、合肥、福州、青島等大中城市,中草藥價格都開始不約而同地上漲。

探因:四大因素抬高了價格

種植面積減少,反常氣候影響,總體需求量增大以及游資炒作、囤積藥材

一向不大引人關注的中草藥價格緣何發飆狂漲?

趙旭、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藥學部主任李學林和相關業內人士在受訪時認為,今年中藥全線漲價主要跟四個因素有關。

一、中草藥種植面積減少。目前野生中草藥越來越少,上山采藥的機會越來越少,不少中草藥都依賴人工種植。但近幾年,由于糧食價格的提高,再加上中草藥種植時間長、成本高,一些藥農改種糧食。如白芷、黃芪等中藥材,就是因為種植面積小導致產量減少,供不應求。

二、反常氣候的影響。倒春寒、暴雨和干旱等天氣在今年頻繁出現,兩廣和云貴川等西南地區是中藥材的主要產地,而西南大旱導致當地的三七等藥材價格大漲,當地出產的半夏的收成也減少了70%。而在山東臨沂、濰坊等槐米產區,也因今年槐米坐果時氣候反常,幾近絕收。海南是白豆蔻、砂仁、檳榔等藥材的主產區,但前段海南遭受暴雨,導致了這些藥材因減產而價格上漲。

三、中藥需求量增大。從甲流到手足口病,時發的疫情使得人們對中藥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金銀花、板藍根等需求量節節攀升。此外,隨著公眾對中草藥保健效果認識的提升,中草藥在飲料、食品、洗化等諸多領域的應用愈加廣泛,需求量越來越大。而隨著中藥在國際市場的聲名鵲起,至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出口量也越來越多,這些內外因素都導致中藥需求量越來越大。

四、游資炒作。中草藥屬農副產品,價格隨行就市,再加上藥材產地單一、收獲季節集中,產量又不像小麥、玉米一樣巨大,炒家不用耗費太多的資金就能控制單一藥材的價格,這導致一些游資進入中草藥領域,囤積藥材,低進高出。

問題:漲價或影響藥材質量

一些患者被迫改吃西藥或購買更便宜的藥材,醫生擔心藥價太高沒人來看中醫

記者了解到,因中草藥價格上漲,一些本習慣看中醫的人改看西醫,還有一些人則去一些小藥店買便宜藥材。

河南中醫學院二附院消化內科主任牛學恩說:“一些熟人向我反映藥價太貴,為了省錢,就把本該一天喝三袋的中藥液縮減為兩袋。我有個同學是高血壓,以前吃中藥,一吃就得一兩個月,可現在他吃半個月就堅持不住了,一個月得一兩千元,一般家庭都受不了。”

趙旭告訴記者,中草藥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有的中草藥看似便宜,其實是摻了假的中草藥,療效小甚至不治病,希望大家盡量去正規的藥店選購。

“我擔心中藥價格瘋漲,會導致中藥材質量下降。”一名不愿具名的中醫界人士說,藥價一天一個價,大家都在搶,俗話說蘿卜快了不洗泥,可能會有一些偽劣中藥材混入其中,甚至以中草藥為原料的中成藥質量也會下降。 

鄭州一家中醫院的一位醫生告訴記者,眼下在開藥方時,他會考慮中藥漲價的情況,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適當調整藥劑的重量,或用同等功效但價格便宜一點的藥材代替,有時候也會給要求用中藥治療的患者開點便宜的西藥,給患者講明中西醫結合效果好的道理,爭取不讓患者明顯感到藥價上漲過快,“這對患者有利,對我們也好,藥價高得離譜,就沒人來我們這里看中醫了”。

今年8月,華潤三九董事、總經理宋清表示:“今年對于中藥材是一個很特別的年份,由于受CPI和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我們的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了30%左右。”公司成本費用控制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部分原材料及輔料價格上漲較快,中藥材價格整體漲幅超過20%,成本上升使OTC、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毛利率有所下降。

對此,有市民擔心,目前的中藥材漲價,會導致以中草藥為原料的中成藥漲價。

但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絕大部分中成藥為普藥,由國家發改委實行政府定價,企業無法自行確定最高零售價,自行調整供貨價更非易事,將直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大部分由生產企業自行消化,而無法傳導給下游買家,這對中藥生產商影響甚大。

期待:誰給中藥價格“去去火”?

病人不能因為藥價貴就不治病,因此應對中草藥價格上漲出臺調控措施

早在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在回答記者問時說,三七等中藥材價格上漲是因為產地主要集中在西南一帶,由于前期氣候異常干旱,導致產量下降。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借機惡意炒作、囤積居奇的因素。近期,他們已經派人赴廣東、云南,指導廣東、云南兩省妥善處理三七價格不合理上漲問題。廣東、云南等省物價局已經約請三七的主要經銷商和生產企業進行了談話,提出告誡。

對于目前價格全線瘋漲的中草藥,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宋向清說:“中草藥不像大蒜、綠豆,價格貴了群眾大不了改吃其他東西,中草藥是治病的,病人不能因為藥價貴就不治病。因此,國家應該對中草藥價格上漲出臺調控措施,使中草藥價格回落到合理的軌道上。”

趙旭說,中草藥是民族瑰寶,這兩年才剛剛有熱度,正在恢復期,希望國家從保護中醫事業和群眾健康的角度,穩定中草藥價格,使群眾吃得起中草藥。

鄭州市民吳先生認為:“對于利用游資炒作、囤積中藥材發財的商人,希望國家出臺政策狠狠打擊。”

對于一些動輒打擊游資炒作的說法,宋向清說,游資是無罪的,哪個領域賺錢就進入哪個領域,這是市場經濟的自然法則。政府應該加強引導,給游資發揮作用的空間,采取疏導的方法,讓游資有地方賺錢了,這些游資自然不會頻頻拿老百姓的日常消費品炒作。另外,政府也要通過惠農政策,對種植中草藥的農戶進行補貼,通過擴大中草藥的種植面積等方法,確保市場有充足的中草藥供應。

(劉暢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