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衛星導系統問世 老美怕怕 擬摧毀之!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專家表示,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 2020 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屆時,世界將出現 4 大衛星導航系統並存的情況。中國北斗的問世,使美國感到不安,據美國軍方內部人士透露,美軍甚至還制定有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在必要時摧毀北斗系統。
《中國國防報》報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能夠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中國採取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建成由 3 顆衛星組成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解決有無問題;第二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於 2012 年前形成我國及周邊地區的覆蓋能力;第三步,於 2020 年左右,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據介紹, 2000 年到 2003 年,中國已成功地將 3 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送入太空,建立起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 3 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這意味著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步已經完成。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已進入星座組網階段。
到 2020 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共要發射 30 多顆衛星,最大的困難是這些衛星要在短時間內實現組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譚述森透露,今年我國還將發射5顆導航衛星。
譚述森表示,目前,世界上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共有 4 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美國的 GPS (全球定位系統) 、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和中國的北斗。除了 GPS 系統已經建成外,其他幾個系統仍然處於建設階段,而未來 10 年是各系統建設的關鍵時期。
也就是說,在 2020 年左右,在我們的生活中將出現 4 大衛星導航系統並存的情況,共有100多顆衛星在空中為全球民眾提供衛星導航服務。,與此同時,衛星導航系統領域的競爭也會異常激烈,技術性能落後的系統將被逐漸邊緣化。
據介紹,與當前世界上被廣為接受的美國 GPS 衛星導航系統相比,北斗在未來的設計應用上主要存在三大難點。第一,如果要保持衛星導航的高精度,衛星上必須配有高穩定性、高精度的原子鐘,這方面中國和美國還有差距。第二,美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布控衛星監控網絡,而中國則只能在本國區域內布網,這對於衛星上天後的測控和維護是一大難點。第三, GPS 問世近 30 年,積累了大量的空間實驗數據,而其中最重要的太陽光壓變化對於衛星所產生影響的數據,已經建立起數據模型,精度很高。而中國的北斗系統還處於起步階段,還需要在摸索中前進。
大公網訊指出,據美國媒體報導, GPS 系統分為軍用和民用兩種,供給他國用的是民用 GPS ,而精度高的軍用 GPS 只供自己用。目前在美軍中, GPS 不僅是步兵、艦船和車輛的定位工具,而且廣泛應用於各類武器設備乃至無人機、機器人。
[NT:PAGE=$]
據悉,美國軍用 GPS 的精度一般約為1米,而當其第二代 GPS 投入使用後,甚至可以達到 0.3 米、 0.2 米,也即 0.2-0.3 米大小的物體為一個像素的點。然而,美國為其他國家,包括北約盟友提供的 GPS 精確度都限制在 10 米以外。
最早向 GPS 發起挑戰的是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其「完整編制」為 24 顆。俄自稱格洛納斯的定位精度可以達到 1 米,這比 GPS 的民用信號精度更高,但格洛納斯的普及情況遠不及 GPS ,主要還是被軍方使用。俄總理普京今年 4 月 6 日表示,俄計劃在年底前再發射7顆「格洛納斯」導航衛星,以實現導航範圍覆蓋全球的目的。
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精確制導炸彈、導彈大出風頭,因為它們都是通過 GPS 來實現定位的。但遺憾的是英國、法國等美國的歐洲盟友卻無法享受這種「精確制導」。
歐洲各國覺得不能受制於美國,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對此曾感慨道,如果沒有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歐洲將不可避免地成為美國的附庸。因此,他們聯合搞起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
2004 年,中國也成為伽利略計劃第一個非歐盟國家成員。然而,伽利略計劃進展並不順利,中國在合作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是歧視。目前,伽利略導航系統計劃 2011 年 4 月進行試射,在 2013 年或 2014 年以前開始運行。
衛星專家表示,中國的北斗起步比 GPS 晚了 20 年,但在技術上,並沒有落後很多,還有著自己的特點。正在完善中的北斗系統,計劃一共由 5 顆靜止軌道衛星和 30 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目標是最終建成和 GPS 一樣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而且還要比 GPS 多一項功能,即短信通信功能。
孫家棟院士表示,與 GPS 及其他系統相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大的創新在於其把導航與通信緊密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能知道「我在哪里」,也能知道「你在哪里」。據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未來將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其中開放報務,定位精度為 10 米,授時精度為 50 納秒,測速精度 0.2 米/秒。
海外媒體曾對北斗系統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介紹。報導指出,「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雖然目前軍事用途仍有限,不過具有雄厚的軍事應用潛力,這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點。理由很簡單,雖然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近年來發展迅速,但絕大多數的軍民應用範疇都是建立在美國 GPS 之上。一旦發生戰爭,美國關閉 GPS 或加大民用碼誤差,對中國而言,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大陸必須未雨綢繆。
[NT:PAGE=$]
海外媒體還重點分析了北斗的短信通信功能。報導說,因運作方式不同,北斗有一些 GPS 沒有的軍事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部隊的指揮管制。
由於「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簡短通信功能可進行「群呼」,這項功能用在軍事上,意味著可主動進行各級部隊的定位,也就是說中國各級部隊一旦配備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除了可供自身定位導航外,高層指揮部也可隨時通過北斗系統掌握部隊位置,並傳遞相關命令,對任務的執行有相當大的助益。
一個國家的安全,不能依賴外國,必須依靠自己。美國的歐洲盟友尚且如此,何況中國。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中國中遠公司有一條遠洋貨輪,通過馬六甲海峽駛入印度洋後,被美國艦船攔阻,要求檢查船隻。美國在伊拉克作戰,可以劃臨檢區,但不能把臨檢區劃到整個印度洋。
中國貨輪不買美國的賬,不停船受檢。但後來這條船開的時間不長,發現船用 GPS 失效了,船被迫停下來進行檢修,但沒有發現故障。後來才明白是美國海軍對中國貨輪 GPS 進行局部屏蔽。很顯然,如果中國的軍事裝備和通信聯絡也使用 GPS ,戰時很可能發生災難性的悲劇。正因如此,中國才大力發展北斗系統。
中國北斗的問世,使美國感到不安。美國《太空新聞》曾指出,中國的北斗軍事衛星導航系統擾亂了美國的計劃。中國航天部門正試圖借鑒歐洲「伽利略」系統,通過發射與美國導航衛星相似的 M 編碼頻率信號,來壓制美國衛星導航系統的軍事優勢。美國最好的解決方法是直接發展 GPS-4 ,即第 4 代 GPS 系統。
據美國軍方內部人士透露,美軍甚至還制定有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在「必要」時摧毀北斗系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