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保險PE投資重回事業部制 2150億險資靜候細則

鉅亨網新聞中心


現在看來,人保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個名字可能又要改回人保金控投資有限公司了。

10月13日,中國保監會的一位人士向本報表示,“對外均以事業部的名義投資PE,不得設立PE公司;不過,還得等待能力標準等規范性配套文件的出臺,保險資金才能真正‘出牌’。”

這讓人保資本的一位人士頗為犯愁,他們這家因PE而設立的投資公司在新規要求下,將嚴禁涉足PE項目。

9月初,《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正式出臺,4.3萬億保險資金中約有2150億可以進行股權投資。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訴本報:“我們已經儲存了很多PE項目,各種軟硬件一一俱全,只待一聲號角就能出手。”

但是這一切,都要等待規范性配套文件出臺。而人保資本則更面臨重新回到事業部制的模式。

人保資本的“出路”

這有些無奈。因為最初的《辦法》征求意見稿里,是要求各保險公司設立專門的PE公司進行股權投資,人保金控率先改名為人保資本,其如此定義自己的職能:專門對人保系統內外的保險及非保險資金開展直接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等非交易業務的專業化運作平臺。

去年10月,中國人保集團及人保財險獲準投資入股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9億元之舉,既表明人保集團實現了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的首次突破,也標志著人保資本實現了股權投資業務的第一單。

而人保資本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袁超表示,今年上半年一直都在不斷增強債權股權計劃項目儲備能力。今年上半年,人保資本各部門共開展債權、股權投資項目調研96項,其中,債權投資項目29項,股權投資計劃項目67項。

原則上,人保資本所涉及的儲備項目,除能源領域外,基本符合PE新規要求。如《辦法》規定,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權,僅限于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和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汽車服務等企業的股權。

原本袁超的想法是:在年底前力爭推動3~5個高質量的債權投資計劃進入決策流程,并加強股權投資投研能力建設,努力儲備符合保險資金投資特點的優質項目;完成人保集團下達的凈利潤指標,有助于人保集團的多元盈利格局。

本來,曾在美國著名對沖基金管理公司 CitadelInvestmentGroup任職副總裁、美國著名對沖基金管理公司 MooreCapitalInvestmentGroup擔任風險管理小組副總裁、美國巴克萊投資銀行任美元金融衍生物交易基金經理的袁超,是想用他的專業素養攜人保資本在股權、債權投資市場一展拳腳的。

孰料,《辦法》出臺后,單獨設立PE公司這一項沒有出現在定稿里,人保面臨重新調整投資架構的局面,也會影響人保集團的多元盈利格局。

不過,上述人保資本人士表示,既然政策要求不能做,肯定就不會再去做了,正考慮轉型。按照保監會的要求,這一切或許都將轉移至人保資產管理公司的事業部,而最初的人保金控正是由人保資產管理公司的一個業務創新部演變而來,現在則要“打回原形”了。

至于人保資本的未來,這位人士表示,可能的出路是依據《辦法》要求,退而求其次,努力將人保資本“做成”符合PE投資條件的公司。

現在只剩下《辦法》規定的第二種投資路徑——“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發起設立并管理該基金的投資機構”,注冊資本不低于1億;具有豐富的股權投資經驗,管理資產余額不低于30億元,且歷史業績優秀,商業信譽良好等。

“糾結”的PE投資

《辦法》的出臺,使得保險公司能更進一步改變過于單調的盈利模式。

保險資金對PE投資的熱情很高,一位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說,即使是在有限的三項領域中,PE的投資潛力仍然很大,“松綁”之后,將大有所為。

但是PE在中國初起已經亂象橫生,這對于這些年已經治理得較為干凈的保險資金投資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人壽的這位人士說,未來他們不會走目前PE界那種 “急功近利”的路子,“正式操作股權投資之后,會走一條介于VC與PE之間的路。”

其實,保監會也是基于目前PE投資市場還不規范的現狀,才令PE公司投資與保險資金“絕緣”。

在9月底的保險資金行業大會上,保監會副主席楊明生坦言,PE風險高、流動性較差,國內PE市場魚龍混雜,運作不規范與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監管和完備的法規,容易產生道德風險。

楊明生稱,考慮PE上述特點和現狀,與保險機構性質和保險資金特性不盡相符,現階段不宜投資設立或參股PE機構。

而此前保監會的想法正好相反,基于PE投資能力與經驗等專業性的客觀要求,為防范風險,應設防火墻,因此需要成立專業法人公司才可進行PE投資。于是,這才有了此前諸多保險機構擬設立PE公司。

不過,“截至目前,尚無一家真正意義的名稱為私募股權的投資公司。目前只能以事業部的名義去投資PE。”上述保監會接近人士說,“包括還要看2000多億險資的投資能力是否達標,而這有待于PE能力標準文件的最終出臺。”

此前業界紛傳,中國平安擬設PE投資公司。但一位平安資產人士說,目前還沒有成立PE公司,都是以事業部的名義投資PE或儲備PE項目,或者亦可通過平安信托參與PE投資。

人保資本快行一步,如今卻面臨轉型的尷尬境遇。其實,“PE公司投資與否不應一刀切,應根據保險資金的性質來區分,如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連險資金不妨投資口子開得大一些;而保障型保險資金則相對嚴謹,這樣,在風險防控的前提下,更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教授徐高林說。

而保險系PE投資何時形成氣候,某種程度上也取決于從市場環境、監管層到市場主體對PE投資不再“糾結”。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