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銀保新規遭遇陽奉陰違 仍有存款被"忽悠"成保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滬上多家銀行銀保業務面臨“叫而不停”尷尬,部分銀行工作人員仍然見縫插針地向存款客戶積極推銷分紅險之類的保險產品。

中新社援引上海青年報12月14日的報道稱,雖然銀監會三令五申叫停將保險產品混淆為存款的做法,但記者昨日走訪滬上多家銀行網點后發現,這一嚴令在實際操作中卻面臨“叫而不停”的尷尬。銀保業務的潛規則仍然“藕斷絲連”,部分銀行工作人員仍然見縫插針地向存款客戶積極推銷分紅險之類的保險產品。

現象1:“銀代險”等于“存款”?

住在閔行區疏影路上的居民們近日紛紛收到某銀行疏影路支行新開業的宣傳單,紅色宣傳單上列出了各項理財產品介紹,尤其是高收益率數字頗為吸引客戶。但部分居民對宣傳單上的一種中長期高收益銀行產品“銀代險”提出疑問:“這究竟是存款還是買保險?”


記者昨日走訪了該銀行疏影路支行,在咨詢存款事宜時,該網點的大堂經理李先生非常積極地介紹:“要辦存款,只要帶著身份證來就行了,我們這有一個銀代險,收益穩定又比一般存款利率高,目前做得不錯。”

“我是想要存款的,這個銀代險是屬于買的保險還是存款呢?”記者明確表示。

大堂經理李先生解釋:“等于就是存款,存5年,享受4%的利率。而且保本保息,1萬元起存,另外還有分紅。”

“那宣傳單上寫保險費是什么意思?”記者問道。

“保險費不需要的,就是每年存一萬元就可以了。”大堂經理李先生回答。

記者隨后發現,大堂經理李先生向記者推薦的“銀代險”其實就是泰康人壽的一款分紅險產品“金滿倉”,期限為3至5年,零存整取。但是在咨詢過程中,雖然記者再三向大堂經理李先生確認“銀代險”究竟是存款還是保險產品,大堂經理李先生都態度很明確地表示“就是存款”。

監管規定:不得誤導客戶

銀監會在近日下發的《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中強調,商業銀行開展代理保險業務應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充分保護客戶利益,應向客戶充分揭示保險產品特點、屬性和風險,不得對客戶進行誤導。

商業銀行尤其不得將保險產品與儲蓄產品、基金、銀行理財等產品混淆銷售,不得將保險產品收益與這些產品簡單類比,不得夸大保險產品收益,應如實向客戶告知保險產品的猶豫期、保險責任、電話回訪、費用扣除、退保費用等;《通知》還分別從風險測評和適合度評估、抄錄風險提示語句、出具投保提示書等諸多方面突出強調商業銀行要做好風險提示,要做到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

現象2:代理保險公司數量超過3家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興業銀行閔行支行,

當記者咨詢存款事宜時,該網點的個人理財經理顧先生給記者一把塞過來3份分紅險的宣傳單,對記者表示:“你可以看一下這3家的產品,對存款來說比較劃算。”

“我最近手上有點資金,但不太懂投資,所以不敢去做投資,就想了解一下存款利率,可這些宣傳單上怎么都是介紹分紅險產品?”記者問顧經理

“這些產品就是以存款性質做的,你不用擔心。”該網點的顧經理向記者“打包票”。

記者注意到,顧經理推薦的3份分紅險產品分別是中國人壽的國壽紅盈兩全保險、英大人壽的金元寶和泰康人壽的金滿倉。

文章標籤



Empty